返回汉祚将终篇(第3/3页)  少年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附和“汉祚已终。大王功德巍巍,群生注望,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大王宜早正大位,复何疑哉”曹操见状,只叹口气说了一句话“若天命果在我曹氏,吾可为周文王矣”

    这一年,就在曹操的这句感慨中画上了句号。而下一年,将是天地变色的一年!司马光就在《资治通鉴·汉纪》结束之际,对教化与风俗对天下的影响及大汉为何能绵延长达近400年阐述了一段长篇大论“教化,国家之急务也,而俗吏慢之;风俗,天下之大事也,而庸君忽之。惟明智君子,深识长虑,然后知其为益之大而收功之远。光武遭汉中衰,群雄糜沸,奋起布衣,绍恢前绪,征伐四方,日不暇给,乃能敦尚经术,宾延儒雅,开广学校,修明礼乐,武功既成,文德亦洽。继以明章,遹追先志,临雍拜老,横经问道。自公卿大夫至于郡县之吏,咸选用经明行修之人,虎贲卫士皆习《孝经》,匈奴子弟亦游太学,是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忠厚清修之士,岂唯取重于搢绅,亦见慕于众庶。愚鄙污秽之人,岂唯不容于朝廷,亦见弃于乡里。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孝和以降,贵戚擅权,嬖倖用事。赏罚无章,贿赂公行,贤愚浑殽,是非颠倒,可谓乱矣。然犹绵绵不至于亡者,上有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李膺等公卿大夫面引廷争,用公义以扶其危,下有符融、郭泰、范滂、许邵等布衣之士,立私论以救其败。是以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至有触冒斧钺,僵仆于前,而忠义奋发,继起于后,随踵就戮,视死如归。夫岂特数子之贤哉,亦光武、明、章之遗化也。当是之时,苟有明君作而振之,则汉氏之祚犹未可量。不幸承陵夷颓敝之余,重以桓、灵之昏虐。保养奸回,过于骨肉。殄灭忠良,甚于寇雠。积多士之愤,蓄四海之怒。于是何进召戎,董卓乘衅,袁绍之徒从而构难,遂使乘舆播越,宗庙丘墟,王室荡覆,烝民涂炭,大命陨绝,不可复救。然州郡拥兵专地者,虽互相吞噬,犹未尝不以尊汉为辞。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都不敢废汉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由是观之,教化安可慢,风俗安可忽哉”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