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倒是没有封禅,但是他封禅之心,就如司马昭的心思一样。只是他每次动了封禅的念头,立刻有官员跳出来跟他作对。
李世民作为君王,在纳谏这方面,却可称之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次次见有人反对,最后干脆就不封了。
之前吏部尚书裴凗早在朝堂上谈论过此事,赞美李隆基“握符提象,出震乘图。英威迈于百王,至德加于四海。梯航接武,毕尽戎夷之献;耕凿终欢,不知尧舜之力。”
但是李隆基深知自己虽有开元盛绩,但德未加于百姓,化未覃于四海,不能与尧舜禹汤、轩后周文相提并论,拒绝了封禅的提议。
而今张说又提起此事,相比之前,而今大唐百战百胜,收复了辽东、河曲失地,令周边万邦来贺,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言而喻
开元盛世已经开启了篇章,李隆基心底也认为却有封禅的资格了。
这心动归心动,李隆基还是带着几分谦逊的道:“朕初登大宝,夙夜祗惧,唯恐不能胜任,全赖诸位爱卿,方能以保社稷,创今日之盛。抚躬内省,朕又何德何能?”
什么是谦让话,文武百官哪有听不出来的道理。
他这话音一落,源乾曜立马站出来道:“陛下即位至今,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护黎民于安乐,正因继往开来,报功于上苍。陛下若违天意而固辞,逆人事而谦让,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又如何让天下信服?”
他这话说的不可谓不重,直接表示不去封禅就对不起祖宗,有悖天意了。
源乾曜之后,又有诸多文武,群起而言,总之皆是劝说李隆基封禅的。
李隆基适当的推让之后,也同意了百官所请,意气风发的道:“光我高祖之丕图,绍我太宗之鸿业。此去泰山,负责的公卿诸儒,切勿谨记一点,不可劳民伤财,万事节俭,以称朕意。”
宋璟乘机请示道:“大唐而今四方安定,赖陛下英明,边帅出力。如此盛举,臣提议推一边帅为代表,一并参加封禅大典,以彰四方边帅功绩。”
李隆基对于宋璟最是厌恶,他看得出来将武婕妤比如冷宫的罪魁祸首就是宋璟,多次动了将宋璟驱逐出朝廷的念头。
但是在他心底仅存的一丝理智告诉他,宋璟治吏无人可比,有若当年魏征,有他率领百官,百官无不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他的存在,暂时不可或缺。
就是这一点点的理智,令得宋璟这位贤相,依旧坐在相位之上。
李隆基此刻但听宋璟此话,心底却是一动,点了点头,冲着他笑道:“宋相所言即是,凉国公裴旻功高至伟,最适合做此代表。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宋璟见李隆基面对他的表情不在是青着脸如同敌人一般厌恶,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
诸多宰相,除了跟裴旻有隙的卢怀慎,其他人皆忍不住松了口气。
他们原本就一并商议想办法将裴旻叫来长安,让他劝说李隆基。
这高力士不能,也只有裴旻有机会一试。
不想他们还未行动,李隆基就开始处理朝政了。
得知缘由,诸相瞬间就摸到了李隆基好大喜功的脉门,相互又做了商议,这才有了泰山封禅的念头。
为了安全起见,他们还是决定将裴旻弄回来。
在这方面,他们也意识到自己跟裴旻是不在一个档次的。
他们半年的无计可施,却比不上裴旻的九个字。
下了朝,李隆基哼着小曲,回到了武德殿。
高力士喜笑颜开的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先由有国公的《三字经》,又有现在的封禅,可谓双喜临门呐,陛下可比秦皇汉武都要威风的多。”
李隆基心里实在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