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零五章 科技部马钧(第1/2页)  曹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安城,一个月之后,一件轰动整个天下的大事发生了,那就是曹耀开办了全国唯一一所大学,它的名字叫“翰林”。

    其实,创办学府并没有多加惊奇,只是开学校长便是大儒世家郑玄以及副校长司马徽。

    司马徽又把襄阳德高望重的庞德公以及黄承彦给请来执教,可以说这所学校简直是天下所有士子梦寐以求的盛典。

    其实,曹耀创办的并不是纯粹以儒学为主的纯文学学术的大学,而是想开创后世那种模式的大学。它集物体学、化学、生物医学以及百家争鸣等等为一体创学模式,科目达到了空前的三百余项。

    而受课的老师,经过曹耀之前努力的培养,总算是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授课老师。

    曹耀还把国家重点创办的国家级实验室做落在了翰林大学,目的就是方便学生学习自用。

    第一期面向全国招生,初步招生一万名。其实在古代不比现在,第一期想要招收一万名非常不错的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曹耀因为此时还特意成立了专门招收学生的宣传部,目的就是把这个消息宣传到全国各地,让天下士子所有人都知道。

    对于创办学校学杂费也不是完全免费,这样不仅加大了他们政府部门的开支,还让那些学生体会不到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所以,它依旧收费了,但对于天下寒士,却完善了一整套优惠的政策,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就读,等到以后就业之后在偿还。

    曹耀还对他管辖地区的每一个县创办了小学,中学。并且还是义务教育,必须让孩子就读,不然便要官府出面到你家去谈谈了。

    对于土地,曹耀学习后世的承包制服,把土地分给每一个人,让他们自力更生,先养活自己。

    也许,承包制并不是最好的土地制度,但对于目前处于农耕社会来说,的确是最适合的。

    曹耀构想以后的蓝图,先承办土地,等到工业的到发展,便逐渐把土地从老百姓手里收回来,实行城镇化。

    而那样的构想,恐怕也到等到半个世纪以后去了吧。

    既然要使自己的势力变强大,便要变法,曹耀政府机构也再次开始大刀阔斧的变法。

    首先,政府部门便迎来了新的改革,自封为都督,下面设七个部门,分别是国防部、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公安部、财政部。

    出了这几个部门之外,当然还设了中央、市政府、县政府以及乡政府。

    他第一次全体意义上认命了个个部门的官职,郭嘉认命为国防部部长,副部长为张纮;外交部鲁肃为部长;教育部郑玄为部长;司法部荀攸为部长,财政部部长为虞翻;政府中央机构总体管理人员便是荀彧与张昭。

    其中,科技部的部长为马钧,公安部部长为吕蒙。

    说起吕蒙,还是鲁肃帮曹耀找到的,当时找到他的时候,还是一位匹夫,于是,曹耀便开启了劝学模式,让他好好深造了几个月。

    几个月后,果然让鲁肃大惊,于是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便广为流传起来。

    曹耀看他才能,便委以重任,做了公安部部长,负责他直辖范围内的治安工作。

    而科技部部长马钧就更不得了了。曹耀在后世便听说过这位机械大师,所以便花了大力气寻找此人。

    曹耀知道,他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马钧年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后来在魏国担任给事中的官职。

    指南车制成后,他又奉诏制木偶百戏,称“水转百戏”。接着马钧又改造了织绫机,提高工效四五倍。

    马钧还改良了用于农业灌溉的工具龙骨水车,此后,马钧还改制了诸葛连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