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一章 司马徽(第1/2页)  曹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随着曹操实力的壮大,曹耀治理长安与洛阳也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教育方面,曹耀开了科举,办了学校。但是,却缺乏一所官方意义上的国立大学,而这,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于是,便播了巨大的资金开始筹建大学。而大学开展工作,也在持续的进行。

    除了邀请郑玄担当校长之外,大学初始阶段只开国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物理学、生物医学以及化学这几大类。

    然而,这里大类中,出了聘请当初为曹耀救治的华佗从事生物医学之外,军事、政治、经济还勉强找的到人外,像物理化学只能看曹耀自己教授了。

    出了聘请郑玄为大学造势之外,曹耀觉得还得聘用一些全国有名的大家把这一所大学打响才对。

    于是,曹耀想到到了一个人,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住城东南20余里洞林寺侧,徽清雅,以有知人之明著称于世,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隐士。

    名士庞德公送号“水镜先生”,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

    司马徽的才华闻名于世,又善于识人,如果聘请他为大学教授,那这所大学绝对是当今世上无法复制的产品。

    想到这里,曹耀便收拾行囊,带上典韦,准备上路了。他决定亲自走一趟说服他,如今百废俱兴,很多地方需要有才能的人,他也想借此机会,多发现几个有才能的人。

    此时马车缓缓向北,前往襄阳。正值开春,沿路隐有绿衣冒出,很是生机勃勃。

    坐在马车上,曹耀的思绪却没有放在沿路景色上。

    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那人便是庞统。

    罗贯中在小说中,如此赞曰,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凤雏虽然早亡,但是诸葛亮却在,观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稳定蜀国,并且隐隐有向上发展的趋势,就可以看出与诸葛并列的庞统多么的有才能。

    陈寿著三国志,赞庞统荆,楚之高俊。如魏臣荀彧。而荀彧其人乃是曹操的五大谋臣之一,号称王佐之才。庞统与荀彧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一人赞其才能,才名显天下。

    正史记载,庞统初为吴将周瑜帐下功曹,后来周瑜死,庞统送葬到吴地。事后,庞统与江东的陆绩、顾劭、全琮话别,赞陆绩为驽马,有逸足之力。赞顾劭为驽牛能负重致远。赞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

    这些人后来都是东吴赫赫有名的人物,位列重臣。后来成就与庞统所盛赞的一字不差。

    种种才能,使得庞统极为自信,在一次与友人谈话间,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意思就是论辅佐帝王成事,他很是擅长。

    与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难怪当初司马徽把庞统与诸葛亮并列推崇。

    这等人物,若是能招揽之。他便在以后的乱世当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正巧的是,司马徽与庞统乃是师徒关系。

    就在这种期待中,襄阳那高大的城郭已经近在咫尺了。

    城郭厚重,城门楼伟岸,城门高大。这就是荆楚重城,襄阳。

    此刻是正午,算是闲暇之时。但却也有百姓陆续出城或入城。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在这座拥有十余万人口的城池,才会出现的繁华景象。

    此刻不是战争时期,因此城门虽然有守卫,但却并不盘查。

    因此曹耀大摇大摆的乘坐马车,在寇水等人护卫下,缓缓进了城池。

    这中间,那守门的士卒见曹耀出行便有护卫五十人,而且这些护卫各个彪壮,隐含杀气,以为是哪家的权贵子弟。

    还恭敬的行了注目礼。

    水镜先生司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