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道州盘桓(第1/2页)  天国蝴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道州有一首观气象之诗流传至今:“一春能得几日晴?处处溪云载雨行;满耳蛙声天乍暖,风来半夜又雷鸣。”说的是春夏之交,道州经常降雨,有“湘南暴雨中心”之称。

    咸丰二年农历四月,乍暖还寒。空气中仍然时时是弥漫着迷蒙雾气,阴雨霏霏。这种天气使“昼出耕耘”的农家叫苦不迭,对居无定所流动作战的太平军来说,更是一种灾难。

    走在阴雨连绵的路上,又是那种土路,对于只穿着草鞋的章平而言,简直是不可忍受。不小心一脚踩进了泥巴堆里,不得不费力的拔出来,再看看脚上那早已破烂的鞋子,欲哭无泪,这酸爽,也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

    偶然间看着前方西王的轿子,不由得感慨,还是王爷们更加的幸福啊。想到这不由的有点咒骂起这个穿越来了,又不穿越的时间好一点。若更早一点,那就是天国的创始人了,妥妥的王爷;要是时间更靠后一点,到了后期,两千七百多个王呢,怎么也会有自己啊,而现在倒好,正是革命最艰苦的时候他来了。

    章平一步步艰难的走着,头上盯着狂风暴雨,脚踩一堆烂泥巴,唉,早日希望能到永州吧。

    太平军遭受到了“上帝”的“天谴”,忍着暴雨行军了好几天,好不容易期盼着快到永州了,眼前的景象又让他们一脸蒙蔽。

    前锋到达永州对岸,横在太平军前面的倒不是有多少绿营团练,也不是说永州城有多么坚固。正是这几天正值倾盆大雨,潇水猛涨。一条浊浪排空的“黄龙”,淹没了整个永州城外。处于临战状态的永州清妖凭借着这天然优势,又聪明的尽撤河中过往船只,封锁江门,再加上一把火把对岸的民房焚烧一空,然后就隔着江河尽情的在城楼上嘲笑着太平军。

    失去了全部船只的太平军,无论是怎样的气愤c怎样的不甘,也只好望“洋”兴叹。

    停在城外的太平军无奈的就地休整,等待王爷们商议着如何行动。

    章平略整整身上湿透了的衣服,找了一个荫蔽的地方避避雨。这之后的历史他没什么印象,也只好随波逐流了。

    一个穿越者,就混到这种程度,“真失败啊。”他暗暗的苦笑着,吐槽着自己。

    孟子曾经说过这么一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要是天时真的发力,人和什么的也没什么用。

    永州进入不了,只好另选目标。东王杨秀清下令太平军转道向南,逼近道州。

    这个英明的决定,使太平军转危为安。

    蓑衣渡之战后,形势迫使他们尽弃船只辎重,专意永州。没想到一场暴雨却又使潇水徒涨,波浪滔天,船只没有了,前路变成一条不可逾越的天堑,太平军不得不改弦更张南进道州。

    从太平军主观愿望来看,当时的潇水暴涨,成为他们进军永州的极大障碍,这不利因素是祸;但从后来南进道州取得巨大的军事效果来看,却又是因祸得福,暗得天助。试想当时潇水如平静可渡,双方会在永州城下摆开战场,有理由推想:在太平军连续作战,毫无喘息休整机会,更无根据地以补充兵员给养,又是背腹受敌,形势之危,不可言喻。在清军来说,永州防御严密,兵多城固,又是以逸待劳,加上广西方面赛尚阿的追军陆续云集,兵力c军需等等方面处于优势,胜负极难预料。但太平军妙就妙在善于利用天时地利,处险不惊,化险为夷,一子走活,全盘转好。

    一听说太平军又南下道州了,余万清这位提督大人直接吓破了胆,只带领两百人昼夜兼程赶到双牌。又怕太平军连夜偷袭道州,更是心惊胆战。

    天刚朦朦亮,昏昏沉沉地跨马提刀,取道泷河直奔道州。

    这泷河两岸都是高山竣岭,“两岸对峙,壁立千仞,麻滩走其下,湍急石峻,最为险绝。”山间只弯弯曲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