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0 章(第2/4页)  破东风之瞑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肃穆起来。只听他继续说道:‘不错,《易经》的确可以看作是一部卜卦之书,熟读易理再通五行,一不小心还可以变出个大医学家来。但恰恰是《易经》在对于占卜方面的功用太过奇妙,已足以令世人高山仰止,竟无法看到在这座高山的背后还有另一座更高的山隐隐yù现。那也难怪,许多人穷其一生才能将《易经》之卜卦略通一二,早已战战兢兢被上古之人的智慧所折倒,终身都只能是拜倒在《易经》膝下的一名小学徒,又怎么可能胆敢去揭下蒙在《易经》筋骨上的那层皮,透视底下的血和ròu呢?’”  “‘自清代袁枚,至章学诚,提倡‘六经皆史’、‘六经皆器’。这‘六经’说的是哪‘六经’?自然是《诗》、《书》、《礼》、《乐》、《春经》、《易经》,章学诚说这六经讲的都是历史,固然算是一次颠覆,但也不过如此,说到底没解释出它们各自讲的是怎样一部历史。但有一点毫无疑问,既然《易经》中明白无误地提到过‘帝乙’、‘箕子’、‘康侯’、‘高宗’,如果《易经》为史,它所讲的必定就是‘帝乙’和‘箕子’们曾经共存的商王朝之史。’”  “当我们推测一个发生在距离现在已经相当久远的时间段上的事情时,有两种方法可以互为佐证。第一,信物。我以前说过不要相信人言,这尤其包括写在历史书上的人言,我还说过如果人言与信物相抵触,那宁可选择相信信物,因为信物不会撒谎,而人言会。第二个方法是人xìng。切不可以为千百年前的人们和千百年后的我们在xìng格上一定会存在天大的差别。他们同样是人,同样会遇到顺境与逆境,同样会想方设法度过逆境以等到顺境的到来,而在这个时候,他们能够想到的办法,除了与科技进步有关的之外,其他的大同小异。假设,《易经》的确就是一本记载商末周初的真实历史的史书,柏然,你可以来推测一下,书的作者会遇到一些怎么样的情况?依照常理他又会怎样处理呢?’”  “我想了想,回答道:‘如果我是作者,那么最重要的就是看我写的这部史书究竟能不能符合统治者的胃口。如果真实的历史恰好也是他们所需要的历史,那就万事大吉,没什么可说的。如果恰恰与他们所粉饰的太平背道而驰,而我又不想顺应君主之意将真史改为一部伪史,那么,也许我会将这部真实的史书藏起来,不让他们发现。没错,中国历朝历代的文字狱难道还少了吗?写错一个字就有可能株连九族,更别说是一部可以令统治者的根基也完全动摇的史书。对,我必须将它藏起来!但是,作为一个历史记录者,我必不忍心让这部重要的史书被时间埋葬。尤其倘若它是唯一一部可以见证当时的真实时刻的史书,就更加不能让谎言在它的坟墓上长出参天大树,一定要想办法让它显露人世,但又……白伯伯你说得对,唯一的办法是用另一层面目将它掩盖起来。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如果我是《易经》的作者,我也只有这一个办法可寻,那就是假托它是一部卜卦之奇书,倚仗着周人对商人在占卜能力上的崇敬之情而使它得以在周天下的眼鼻子底下流传,同时暗暗期待有一天能够有人将掩藏在它背后的真实重新解开。’”  “白若栩点了点头,若有悲哀之色:‘这个作者只是没有想到,不仅他的隐藏工作做得好,还有更多的人不断地在这座埋藏着真实的墓穴上添筑砖瓦,直至将真实之躯掩盖得不剩一缕阳光。他若隐若现的说着一些疯疯颠颠的话,再将这些疯话撕成碎片,东拼西凑,第一条或许应该放在第四百四十三条,第六十条原本或许应该接在第一百二十七条的末尾。四百四十八条爻辞,原本就用了无数隐语无数黑话无数字谜,就这么清楚明白地写在纸上还看不懂呢,这次更被他故意全部打乱,好端端的一面镜子,如今碎成了四百四十八片。谁还能将它重新凑拢?谁还能用这面镜子照出三千年前发生的每一幕骇人听闻的故事?如果仅仅是这样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