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54章 和尚惊、仙子悔(第1/3页)  逆袭北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月的下辨郡,无比沸腾。

    往年,秋收后种上麦子,待白茫茫的一场冬雪降临,氐人就进入了漫长的窝冬蛰伏期。直到来年二月惊蛰之后,人们才从土窑里c茅棚里c瓦房里走出来度春荒,备春耕。

    这个时期,官府记载里的“里”,指的是一个治理区域,而不是集中居住地。在租赁体制下,农户各家的房子都分散在自己的田里居住,遥遥相望,就是所谓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之说。

    氐人们活得简约c血性又洒脱。通常年景,整个冬季没战事,没徭役,没劳作,几乎就是整个武兴王国的冬眠期。于是,狩猎便成了氐人各大酋帅府c小帅府的传统练兵大事。

    白石城的人对于酋帅吕大麻子被抓,无不拍手称快。但都对道士教姑们所宣传的平均分配土地,将军府租赁新式农具的说辞嗤之以鼻。他们似乎觉得吕大麻子被抓是佛祖降罪,恶孽得报。于是,前往寺庙烧香,跪对泥塑佛像感恩者络绎不绝。

    他们求得心安,寄托来年吉祥,准备窝冬蛰伏。然而,今年的蛰伏传统却被新任的镇北将军的新法令给搅乱了。因为镇北军府决定趁着冬季,打破氐人传统,不分贵贱,按十八岁至二十五岁男丁和女性人均二十亩,其余男性人均十亩分配耕地,建立新式村庄。

    这道政令虽是比较怪异,但对不受儒教思想毒害的氐族男人没多大反感。却让很多男孩儿多的家庭愤愤不平,又无限羡慕那些曾被人嘲笑过的多女孩儿家庭。可有什么能比土地更让人揪心的呢?何况不是山坡荒林,而是耕地。

    耕地是农人安身之本,草场是牧人保命之基。过去的肥沃耕地c丰沛草场都属于宗室贵族和勋臣元老所有,善于耕种者和放牧人,反而成了依附权贵的奴隶苟延残喘。

    新村建造法却是将权贵们的多余土地没收后重新分配土。于是,确定不是谎言的贫苦氐人都真正欢呼而又忐忑不安,权贵家族则多是忧虑惶恐。

    镇北军府的内务令使府,更是繁杂忙碌。

    好在首先施行的是吕家所有土地和奴客,又有龙骑军配合,打破重组倒也没多大阻碍。特别是那些被刷出军队的老光棍军卒们,通过吕家所属的五百多名适婚女奴c侍姬择夫活动,使得那些抱得美人归的粗鄙军汉们成了镇北军府的忠实粉丝,义务宣传员和新村建设积极分子。

    虽然这陇南地区去一直是农耕和放牧并存,氐羌人在河谷c平坝之地开垦了无数耕地,但从夏朝到南北朝时期近三千年以来,封地和奴隶制一直在这三危之地巍然矗立,是名副其实的老传统,老古董。

    鼎盛时期,三危之地养活了百余万人丁。经过无数次征伐和迁徙,这嘉陵江之西,西汉水之北部与秦州c陈仓交界的广阔山区里,而今只有4万余人丁繁衍生存。真可谓山高路险,荒无人烟,成了名副其实的险地。当然,若把女子加上,倒也有十余万人口。

    新村建设纲领颁布后,在龙骑军的“香瓜弹”震慑之下,下辨郡的大帅小帅们虽是窝火,但却怕招来灭门之祸,都没敢闹腾。可依靠信众养尊处优的凤凰山寺和尚们,却被震得佛祖无光,天昏地暗,心惊胆寒,神魂不安。

    阿秃们意识到,新村一旦建成,“真道雅舍”就从根本上斩断了佛教信众的来源。一时之间,想法游说镇北将军收回成令,蛊惑信众和小帅反抗;游说拔也恶蚝和秦州刺史进军下辨,蛊惑武兴王罢免镇北将军。遂成其为凤凰山寺和尚们修行的主旋律

    嫁给权贵为妾,对于一个年轻有为的修道女子来说,那是致命的打击,生不如死。但是,赢凝香在师尊和阿父的双重逼迫下,不得不点头应允,却强硬地提出二十岁之后才能接受聘礼。

    如此刚烈的要求在这流行早婚的年代里,真可谓不可理喻。因为二十岁后的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