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8章 雪晴、名士风度(二)(第1/2页)  逆袭北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求收藏、推荐、票票!】<

    “小郎主,奴家有礼了!”声音娇脆,甚是悦耳。<

    唐睿循声望去,见是十六叔拐回来的飒爽绝美女子元慕月俏生生地向他遥遥拱手。那凤凰造型的黄金发饰点缀着飞仙髻在朝阳下展翅欲飞,金光灿灿。右臂上系着鼓鼓囊囊的七彩辟邪囊,也是炫目之极。<

    只见她一本正经问道:“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今小郎言说‘孝’乃孔老二流毒,奴家想问:家无孝悌,则无秩序,安否?国无忠臣,则无法度,安否?”<

    不知如何作答,集愤怒和郁闷于一体的唐文见元慕月替他出头,猛觉浑身轻松。长吁一气,郁闷顿消,眉开眼笑地看闹热。<

    唐睿见这生在北朝帝王家的女子能这般问,心下一惊,暗忖:这是考校学问呢?还是在为自家事儿求解?<

    杨婉茹被杨栎带回他娘舅萧山家后,他对这两个不愿随去的女子作过详细了解。得知那叫潘华的小女孩儿乃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元娣,虽只当了两天,但也是女皇帝啊,够吓人的。<

    这月慕月带着婴儿女皇流落民间,与华山书院一起逃难过江,怕也是孔老二的孝子贤孙吧?勇气可嘉,爱心可赞。<

    孔子言论之所以被历朝权贵奉为圭臬,或许因为孔子著书立学的个人目的,就是心存王者之师的梦想而带着三千弟子周游六国,结果黄粱美梦一场。害得从春秋到战国,从先秦到西汉早期,那些但凡信了儒学的人都死得比较惨。连流氓皇帝刘邦都说儒学子弟与醉鬼没区别。<

    然而,到了汉武帝皇朝,刘彘发现了儒学虽违背人性,但能将无耻行径说成高大上,是扣帽子,打棍子的最佳武器,既能够高大上地打击政敌,又帮助他安定动荡不安的社会,又何乐不将其纳入怀抱呢?<

    汉武帝初名儿虽是一只大猪,可却天生聪颖过人,慧悟洞彻,进退自如。见董仲舒等儒子把儒学精心整容,打扮成能够有权利杀掉其他美人的绝色佳丽,便顺水推舟地纳为帝王妾——需要时拿来用用,不需要时便打入冷宫。但儒学也由此而成为历朝帝王独宠的美人儿,一举占领了华夏远古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三国、西晋时期,儒学被帝王打入了冷宫。于是,孺子们便全力鼓吹“忠孝仁礼”来博取帝王的信赖。<

    自古皇家无亲情,都是出口成宪、独尊天下惹的祸。直至二十一世纪,华夏那群自喻为深得儒家精华的无耻文人们依旧死性不改,惟上是从,连“梦”也被吹捧成高大上,恍如鸦~片当成济世良药一般毒害华夏人,致使刺草贱民们视不平等为天经地义而成天做名妓梦,晕晕乎乎,妄自尊大。<爱书网

    抢了侄儿皇帝的南梁陛下猛然发现“孝”这玩意儿是宗法社会最经济、最高效的统治工具。因为忠是放大的孝,孝是微缩的忠,遂高大上地谓之“以孝治天下”,于是,儒学之“忠孝仁礼”便又上了帝王床,成为独宠美妾。他在推行佛教的同时制定出《五礼》颁布天下。真若是:左拥美妾,右抱和尚,风景这边独好哇……<

    思忖至此,唐睿戏谑一笑,朗声道:“你是北魏公主,这般将《孝经》奉为圭臬理所应当,但你身边那小女孩为何无父无母?”<

    见元慕月闻言,脸色难堪之极,一时之间难以反诘。暗自羞恼:常言打人不打脸,说人不揭短,这小郎太可恶了,全无名士风度……呃,他还是个童龀、竖子耳,怎可与名士齐肩?<

    唐睿见元慕月的脸色青紫交替,遂又毫不留情地继续打击道:“儿女对父母之爱是本能的,用不着他人强制,强制的结果是泯灭了爱,出现了虚假之孝,子不孝源于父母无爱。但孝字一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即处于永远不平等状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