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寺谷真一郎(第1/2页)  盗墓者的遥远旅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嘿嘿,老周,你的面子够大啊,居然能把大厨给请到这里来。”种马喝着扶桑特产的玉露茶说道。

    “不是我面子大,是给月氏集团面子,现在他们在做准备,估计我们还要再等一会儿。”老周说道。

    “老周,这家店应该有些年头了吧,就这么等着很无聊,干脆给我们介绍一下它的历史吧。”我说道,作为一名考古专业的毕业生,我对有古韵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想多了解一点。

    “好的,欧阳少爷,这家店的第一代店主是一名相扑运动员,他将相扑界的‘相扑火锅’首次打造成了适合饭店出售,卖给普通人吃的高级相扑火锅。他们的河豚刺身使用的是扶桑国内最高级的河豚‘白’。每天开门做生意都秉持‘诚心诚意绝不欺骗顾客’的态度。对于食材也决不妥协,‘要把最货真价值的食材给顾客’,这里有分别合适两人和四人用餐的包厢。我们可以在这里慢慢地悠闲品味,很适合带家人或重要的客人来这里吃饭,而且一直都会有服务员为我们点的菜品和其他需求进行服务。”老周如数家珍般地说道,他经常来这里吃饭,就像我和宽叔经常去的那家火锅店一样。

    “那,这家店的大厨又是什么路数?”种马问道。

    “哦,你说寺谷真一郎啊,他是虎豚亭的第三代店长,是第二代店长的儿子,从记事起就开始做河豚料理了,全扶桑处理河豚和烹饪河豚,他认第二,估计没人敢认第一。董事长年轻的时候每次来扶桑国,必到这家店吃饭的。”老周答道。

    “哎,你们说这小鬼子是不是因为资源极度匮乏,找不到吃的,才整天研究这些带毒的玩意儿啊?”种马对河豚毒素还是有些纠结。

    “当然不是,大种马,严格来说,吃河豚还是从中国源起的,早在3000年前,中国就曾出现过食用河豚的记载。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品尝过河豚了。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一代盛产河豚,河豚鱼肝被称之为‘西施肝’,河豚鱼精巢被称之为‘西施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提到,河豚鱼名“铈鱼”,吴人说它的血有毒,肝脏吃下去舌头就发麻,鱼子吃下去肚子发胀,眼睛吃下去就看不见东西了。这是因为它虽然外形呆萌,但其血液和内脏都有轻易置人于死地的毒素。”我给种马科普道。

    我顿了顿,喝了一口茶,看门外还没动静,接着说道:“其实古代扶桑国也是一度禁止食用河豚的,早在平安时期(公元795年至1192年)就有记载吃河豚的历史。到了近代,因为经常出现有人食用河豚中毒的情况,扶桑政府就下令禁止食用河豚,一旦被发现,还要没收全部财产。有传闻称,扶桑人吃河豚禁令的打破,是因为近代政治家伊藤博文。某次,伊藤博文偶然吃到了河豚,发现其味道特别鲜美,于是在山口县首先解除了吃河豚的禁令。而我国则是一直禁止公开贩卖河豚食用的,最近才开始允许开展河豚养殖,其实在国内有些酒家也在悄悄贩卖河豚肉吃,不过菜单上写的不是河豚,而是‘巴鱼’。”

    “真是任何困难都挡不住一颗吃货的心啊。”种马感叹道。

    “嗒~嗒嗒”在我们交谈之间,门外传来一阵木屐声,同时包厢门轻轻传来两声敲门声,随后被刚才那名扶桑女服务生推了开来。

    一名身材壮硕,素色头巾包头,穿着素色和式上衣裤子,腰间缠着围裙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他身后有两人推着长长的活动料理灶台紧跟着他走了进来,此人定然就是虎豚亭第三代店长寺谷真一郎了。

    “周桑,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欢迎光临!”真一郎用不太标准的汉语和我们打招呼,而我们则微笑点头回应,人在国门外,不能失礼于人啊。

    “哈哈,真一郎,这次谢谢了,要不是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