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宝参奇案(第1/2页)  北国长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待回到王府正院,下人及护卫渐多,高洋一颗怦怦乱跳的心这才放了下来,深呼吸了几口气,强自稳下了心神,脚下的步子也努力恢复成平时那般稳健。

    高洋抬头望了望,天际一轮冷日渐西,知道此时已近下午申时,该是去见先生了。

    “二公子!”

    “二公子!”

    一路向着书斋走去,不时有杂仆c护卫肃立向高洋躬身行礼。

    别看高洋今年只有八岁,且生得貌丑人瘦,却是天生的满腹心智,性子沉深,尤爱猜度他人心思,与同龄孩子洒脱戏玩的性子迥异。这孩子平时人在前甚少言笑,可行起事来却偏偏又是格外的豪迈果决,与其兄——长公子高澄内敛多疑的性子比起来,倒是他,更有几分其父高丞相的枭雄风范。

    只可惜这高洋生得相貌不扬,因而从小便不甚讨丞相欢心,只常年把仪容俊朗的长子高澄随带身旁着力培养,数年前更是以“子幼恃母”为由,将高洋留给了在渤海避战的娄夫人抚育,却把长子高澄带走军中,悉心教导,以谙国事。

    丞相的这些心思,也自是被府中那些惯于揣度主家心意的下人们眼在看中,因此往日对高洋这位不太受宠的二公子,也就少了几分恭敬。

    但半年前王府里的一桩“奇参案”,却让阖府上下数百人尽皆怕了这位丑公子。

    那是去年,夏初。

    王妃娄夫人临盆,难产血崩,流血不止,产中数度昏迷,渤海郡一众医官均束手无策。

    时值,大魏天柱大将军c渤海郡王c大丞相高欢,正带着长公子高澄在荆州与数万叛军鏖战,此时府中能拿主意的便只余何伯。

    可何伯少年时便投身军中,又至今孤身一人,哪曾经历过妇人临盆这等险情?当时亦是慌了手脚。

    听着府中后房内传出娄夫人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渐渐转弱;看着产婆子和婢女们流着泪将一盆盆血水从房中端出,正院内各处皆是跪满了为娄夫人祈福的下人,这王府内的众人均是心下惶惶,一些胆小的婢女,甚至低泣出了声。

    倒不是这王府中,人人性格怯懦,主要还是因为此事委实太过重大。

    府中众人皆知,这娄夫人乃是丞相患难发妻,不仅姿容绝美,且多谋善断,深得丞相宠爱。

    若是此次娄夫人与这未出世的孩子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怕是这全府上下人等,无人能承受高丞相心碎而狂时的滔天怒火。

    更要命的是,若消息传至军前,丞相父子定然无心再战,大军一旦回转,数万叛军脱困,便是魏南万千生民流难之时,届时又不知会有多少生灵惨遭荼毒。眼看就要到来的太平日子便又要重陷水火,这个责任,怕就是诛灭了阖府诸人的全族,也是承担不起的。

    加之娄夫人平日对待下人极是温善,府中人人都对这位难得一遇的主母真心侍奉。故此刻,这渤海王府之内,每个人的心里,都只有满满的担忧。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就在府中上下人等皆一愁莫展之时,年仅七岁的高洋,却一语不发,拉着自己的蒙学师父南山先生,驾车城外,请来了恰好云游至渤海的江北神医方伯子,施以东海金针秘术为娄夫人封穴止血,吊住了性命,又指导稳婆,用一套自制产具,终助娄夫人顺利诞下一名男婴。

    只是,此时的娄夫人已是血气尽失c气若游丝,命悬一线。

    方神医为娄夫人诊脉后,开出了一剂“回血还魂汤”药方,其中最关键的,便是需用一株已成形百年的人参,取其金须十尾,以作药引。

    说来也巧,府中恰好便有一盒上好的千年山参,那还是三年前,高丞相鼎定中原,策立先帝登基时,北方高句丽王遣人送来的贺礼。

    那株人参,生得甚为奇特,堪称世间至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