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3拜师学艺(第1/4页)  爱恨无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至柔于此画已观看多次深为熟悉,画笔所描部位均了然于胸,遂指着舟中男子言道:



    “此乃祖师爷当年只身天涯,立志开宗之情状,凡我山上诸人,无论是否弟子,练功之初均需拜谒祖师爷,以示虔诚和感恩。”



    当下起立身形意欲悬挂画像,凤儿姐妹均不知有此步骤,待到后退时梦儿因壮壮在侧后,避让不慎触手碰倒案头的琉璃瓶,那瓶中装的是冰雪融水,顷刻流出湿透左半边,众人一时错愕乱了方寸,惊慌中望着师父不敢嬉笑言语。



    只有年龄最小的梦儿红着脸,低头说道:“师父!弟子”



    至柔不答轻摇左手,凤儿和凌波微觉奇怪,见师父眼光不离画像,顺眼齐看,先前被水浸染的地方逐渐显现几行字迹。



    “不小心”梦儿未曾发觉,低着头继续表诉。



    凤儿赶忙用手指推了推梦儿,轻轻说:“梦儿,别打扰师父!”



    梦儿吓了一跳,慌忙抬头,只见师父轻轻吟诵:



    携水携山携碧天,难携君子百花怜。



    夕阳缱绻千丝柳,暮霭朦胧一面缘。



    翼落东南迷海蜃,棋观刘阮误神仙。



    春风相对曾如梦,此岸歌声彼岸绵。



    此后一些小字隐隐约约不易辨识,依稀是:人既不复,金玉何乐;怡南之阁,还君所物;东西已隔,只为道德;寒夜孤烛,缥缈颜色。



    尽头处笔迹落款是:秦淮之妹鸿影留别————大和五年于江宁书。



    至柔依时推算作品形成将近百年,并看出诗画之墨者乃一女子,诗中似乎倾诉感情无依百般惆怅,流露只羡鸳鸯不羡仙之意。想起当年祖师爷百岁寿诞之际,此卷由广陵夏老前辈赠与,那么夏前辈的师父秋意浓,或许与无缘人有些干系。



    至柔隐约觉得这首诗,题写在祖师爷的肖像上必有深义,这个秦淮之妹极可能与祖师爷c有着非比寻常的交往。自己入门多年,祖师爷和师父均未提起过这段往事,作为后辈不该因此胡乱猜想,当下将此事且放一边,很快画面上的文字也已经淡去。



    至柔于是让梅姨先上好香,然后再请出祖师爷的宝像,着令三姐妹立于九霄殿门内的右侧等候,自己简单收拾一下纷乱的桌案。很快,梅姨已在九霄殿正中挂好了画像,端端正正约一丈多高,小小的几案上两个香台,清烟袅袅,各向两旁散去。



    姐妹三人微觉奇怪,大殿内并无风起,香台两侧也无门窗之类,三人回望梅姨,但见她低眉信手作揖状,只是四指左右微摆,更无其他。



    这边鲜至柔已然拜过祖师爷,就听她对三人说:“你们依次跪拜,凤儿当先,梦儿最后。”三个人每人嗑了九个头又献了三根香,复依次立于师父之后以待安排。



    鲜至柔指着画上依稀的雪山说:“此山乃昆仑山,就是你们平日脚下所踩踏玩耍之地,上山无路终年积雪不融,你等随我来此多年当有记忆。此处山石多玉质,前坡平缓犹似传说中的瑶台,合乎阴阳八卦玄机,是以祖师爷觅寻天涯数载,而择此峰作我派之根基。”



    



    



    “九霄殿面南俯瞰重重群山,之后依次是碧霞宫和雪莲居,而雪莲居则紧靠扶摇峰,几乎成背倚之势。扶摇峰乃昆仑九峰之中峰,由此看来不过三四百丈,虽非最高峰却是神幻莫测,旋风多而飞雪少,玉石多阴霾少,玄风怪石常致人以扶摇之幻觉,故曰扶摇峰。”



    “祖师爷本姓南名求字回天,上山之时已是江湖大家,驰骋武林虽几无敌手然所学驳杂,六韬七略左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