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七回 大帅宣府设机关 也先边廷又折兵(第2/5页)  血溅京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于公听了范广谋划,思索片刻,肃然道:“先锋之将,需智勇兼备,有勇有谋,缺一不可,惟二者兼有之,抢关夺寨,可节节取胜。张仪c雷通二将,骁勇过人,最善征杀,但因年轻,又未读兵书,只会打仗,不善用兵,用此二人独挡一面,为前部先锋,必误军机,中敌机关,损兵折将,乃元帅用人不当之过也。大将孙镗,既有文韬,又有武略,骁勇过人,留在中军,恐无用武之地。如若孙镗为前部正印先锋,独挡一面,元帅统帅大军为后合,大事可济也。张仪c雷通为左右二先锋,罗将军总督后军并管粮草,万无一失,请范元帅三思。”

    范广听了大帅于公之言,心下大悟,满心喜欢,含笑道:“大帅之言有理,大将孙镗为前部,前部可无忧也,先锋队里有三员上将,各个骁勇,能争惯战,后军就无忧也,依大帅之言,令孙镗为前部正印先锋,也就是了。”

    少时,范广又说道:“山东c陕西勤王师,五日后到京,到京后,要调集一下人马,七日内将军马调集妥当,这几日令罗燕将军将粮草备齐,第八日准备一日,九日辰时,扫北人马离京,不得有误。”

    七天过去,山东c陕西勤王师已到,八日辰时,范广在教军场点齐了三十万人马。辰时一到,三声大炮,响声震天,炮声过后,战鼓齐鸣。

    正印先锋孙镗,在旌旗招招c红光闪闪的“孙”字大旗下等候将令;左边是一杆“张”字大红旗,旗下大将张仪勒马站立;右边一杆“雷”字大旗,大旗下,勇将雷通坐在马上,端然不动。

    正在这时,忽听一声炮响,炮声响过,鼓声大作,鼓声方停,一阵号声,将台上元帅范广连连摇动黄旗。三员大将见令已发,率领铁骑,威武雄壮,走出了演武场。少时,出了内城,直奔彰仪门,出了彰仪门,离开京师,向塞北杀去。

    五万先锋铁骑离开彰仪门之后,于公和范广在红旗遮日,旌旗招招,将校簇拥下,并马而行,出了彰仪门,于公一看先锋队伍,已离开京都,突然传令道范元帅,为叫天下人尽知大明天子出兵扫北,为黎民百姓,扫除边患,重整山河,振兴中原,鼓舞士气,人马绕京城一周,然后发兵。”

    二十五万大兵,浩浩荡荡,绕城一周,在中午时分,到了彰仪门外,十里长亭。满朝文武百官,依次站在大路两旁送行。

    阁老重臣陈循c王直c顾佐c胡滢等元老,在百官前列,见中军范元帅陪同兵马大元戎于谦到来,纷纷越众出班,迎上前去,胡滢对于公嘱咐道:“于大元帅亲自随军扫北,但愿旗开得胜,马到功成,不负百官之望,早日平定番邦,接回上皇銮驾,早日凯旋归京。”

    于公听了,连连揖拜,口称:“遵令,遵令。”遂同众武将文官一一拜别,范广下令,放炮起程。

    不日扫北大军到了永安,四路探马报入中军。原来瓦剌也先太师,第二次逃离京城,从紫荆关遁回老巢应昌。

    在应昌同诸番王商议一番,决心再次潜入中原,进行掠劫。

    也先亲自率引五万儿郎,由老贼喜宁为引导,以送上皇为 名,前往大同c宣府等边廷重镇,四处流窜,大肆掳掠。番王每到一处,把上皇銮驾推到军前,守边将士,见有上皇在彼营之中,无计可施,只好任瓦剌军在边廷上横行。因此九边将士喧沸,烽烟四起,百姓慌乱,四处逃难,生活不得安宁。

    于公在扫北军中见报,同扫北元帅范广计议道:“瓦剌王借送上皇为名,到各边关要隘索取金帛,边廷之将,如不接纳,恐有慢待圣驾之罪,一旦容之,又损国资。更有番卒,甚是猖镢,经常在边外劫掠百姓,如此下去,不及时谋划处置,祸及中原,故本帅欲临大同c宣府以及要塞,授以方略,督励将士,方可压住彼敌气焰,退败敌军。”范元帅听了于公要离开扫北大军前去边关,沉思不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