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唱戏定寨名 庆丰推首领(第1/3页)  西阳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说这一天,西阳山上的河岸终于全线竣工了。此时,田里的水稻即将成熟,沉甸甸的穗子低着头,一穗挨着一穗,由东到西,从南到北,连成两片金huáng sè的稻海。轻风吹来,稻穗此起彼伏,漾起一金浪。

    山民们吃了几个月的野菜,方圆十几里,苦菜荠菜野苋野蒿,还有观音豆腐,凡是能吃的东西,无不采来充饥。吃着野菜干着重活,男人们个个黄皮剐瘦,凸骨凹眼;女人们也不再水灵,一双双挖菜的手布满老茧,一张张黑瘦的脸留下荆棘与茅草的划痕。这一刻,山上的两百亩水稻便是他们的生命,承载着活下去的全部希望。

    人们不用召集,自发地看守稻田。白天,女人孩子们举着长竹竿,撵走田里的麻雀c山鸡;夜里,男人们手持棍棒,敲着竹梆子,让野兽不敢近前。

    眼看收割在即,这么多的稻谷,得有个存放处。人们一商量,认为西山的石洞又大又干燥,是存粮的好地方。于是,先由石匠凿平了洞口,又由木匠做了一扇厚门,门一关,严丝合缝,老鼠麻雀都钻不进去。

    这日傍晚,四海回到屋内,发现木桌上放着一个小包袱,由一块绣花方巾裹成。四海解开方巾,几个鸽卵般的黄绿色小果子滚了出来。他仔细一瞧,原来是一包羊桃,约莫有三四十个。

    自己家中绝没有这样一条方巾。

    吃过晚饭,四海去隔壁串门,顺便问红菊姐弟:“山上的羊桃成熟了吗?”

    二人都说不晓得,其母江氏却道:“羊桃就是这个时节成熟,只是不知哪里有。”

    四海确信送羊桃的不是他们,坐下闲聊了一会儿便回去了。回到屋中,四海又将那块方巾拿起来看看,见上面绣着一簇花,再拿到灯前仔细一瞧,原来绣的是兰花。

    四海苦笑一声,兀自摇头叹息。

    天气晴了好几天,田里的水已经放干,只等着人们下田割稻了。这日又是个大睛天,西阳山上丰收忙,青年c中年c少年同上阵,镰刀c柴刀c菜刀齐挥舞,好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

    古语云,“上天有好生之德”。山上水稻收割c脱谷的这几日,日日是响晴天,等最后一挑稻谷入了库,竟噼噼啪啪地下起暴雨来。暴雨过后,又是一段连阴天,十几日未见太阳露脸。

    稻谷入库后,人们一点数,总共是一千六百多石,一年口粮稳保无虞。除即日分发给各户的三百多石,余下一千三百石存在山洞里,由村民轮流看管。

    转眼已近中秋,众人心里高兴,互相商定了,要在中秋节那天举行一场集会。既然是集会,总要安排些喜庆的节目,让大伙儿乐和乐和。

    吴庆德爱热闹,对这样的事最热心,虽然手上仍缠着纱布,却自愿帮忙张罗。他一打听,得知山民中有两个人曾做过戏子,便想着要张罗一台戏。这两个人,过去常常参演《瓦岗寨》,一个演罗成,另一个演靠山王杨林。可是要演戏,总不能只有两个戏子,起码得有五六个人。

    好在山民中爱听戏的人多,有几个还能像模像样地唱上一段。庆德从这些人中挑了四个,加上那两个老戏子,一共有六个人了。

    这个临时拼凑的戏班子,每日里废寝忘食地演练,除了《瓦岗寨》,还演《杜丽娘还魂》与《老先生聘学》。

    八月十四日,众人在田中央垒了一座土戏台。

    第二日是个半阴天,吃过早饭,男女老少个个端着板凳,齐集戏台周围,观看上山以来的第一场戏。

    等台下人都坐稳了,台上便开演了。戏子们既无戏服,又无像样的道具,只草草地画了妆,插了些地鸡尾之类的装饰。然而,观众并不吹毛求疵,一阵欢呼之后,大伙儿都静静地看戏。

    第一台戏是《老先生聘学》,这出戏人们听过无数遍,闭着眼睛都知道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