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86 章(第1/4页)  入地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期,除秦国外各国史记均被毁。

    但是西晋太康元年,考古历史上出了一个最著名的盗墓贼,叫不准,此人盗掘了战国时期的魏襄王陵墓,结果发现了写在竹简上、共有十万多字的古书。

    可据说此人进入墓室的时候一片漆黑,火把燃尽,他便捡起墓道里的竹简烧起来照明,几天后,偷盗一空的大墓才被发觉,晋武帝接到王陵被盗的报告后,极为重视,立即组织人进行清理,等人赶到时,只剩下散在地上未被烧光的竹简。

    这些竹简,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被后人整理为古本竹书纪年,它比司马迁著的史记成书时间还要早二百年,记载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先秦历史。

    “虽然竹书纪年有极强珍贵的史料价值,但是大部分被烧毁,留下的记载中我曾经研读过,大多支离破碎很难系统的研究,但是在保存下来的文献中并没有关于玉猪龙的记载啊?”叶知秋说。

    “发现竹书纪年的不准,他是有名的盗墓贼,竹书纪年其实并没有被烧毁,而是被不准带走,但数量太多,还是有一小部分遗留在陵墓之中。”封承回答。

    “被不准带走了?带到什么地方?”叶知秋大吃一惊问。

    “哎,平日叫你们多看点书,你和朝歌一样嫌枯燥乏味,竹书纪年被流传下来,抄本一直在我书房之中,也没见你二人翻阅过一次。”

    “封,封叔,竹书纪年的抄本在,在您书房里?!”叶知秋大惊失色,很快兴奋不已拉着封承胳臂。“封叔,竹书纪年您得借我看看,那可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啊。”

    “早就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是你们一直充耳不闻。”

    “封叔,难不成这本竹书纪年里记载了和玉猪龙有关的事?”

    “三十六计是汇聚兵法策略的兵书,里面每一计策都相当精妙,可是其中之一的假道伐虢却有待商榷,晋国想挺进中原,必须消灭阻挡门户的虞、虢二国,可这计策本身就太过冒险,在我看来非但是好计策,而且还是用兵大忌。”

    “假道伐虢挺成功的啊,晋国一举灭掉两个国家,怎么不是好计策?”我问。

    “成王败寇而已,不过是晋国赢的了胜利,否则假道伐虢被灭的恐怕就是晋国。”封承正襟危坐回答。

    “为什么?”叶九卿有些好奇。

    “虞、虢二国并非是小国,在当时是重要的西周诸侯国,国力虽然没有晋国强大,但绝非羸弱,晋国假道伐虢被后世传位兵法良计,殊不知兵家大忌便是孤军深入,晋国大军要攻伐虢国,势必要经过虞国,一旦虞、虢二国联手,晋国大军势必两面受敌会被围歼。”

    “史书上不是说,虞国国君贪图宝玉良马,心生贪念才同意借道给晋国啊。”叶知秋说。

    “史书?”封承面无表情摇头。“史书都是胜者在书写,上面能看到多少真实的东西,这里谈的是国家兴亡,当时乱世能登上君王之位的人,又有几个是酒囊饭袋,你真当一国之君会为了宝玉良马,把家国社稷的安危拱手送出?”

    “您是说虞国国君肯借道是另有其他原因?”我听出封承话语中的深意。

    “非但是虞国,晋国冒着孤军深入的危险也要攻伐虢国,看起来并非是为了一城一池的得失。”赵阎若有所思点头看向封承。“晋国是不是另有所图?”

    封承喝了一口茶继续对我们说,整件事并非一句假道伐虢和唇亡齿寒能概括,首先要从晋国国君姬诡诸说起,在竹书纪年中曾记载,他的名字来源于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

    “姬诡诸和姬渠这两人各为国君,都是西周世袭侯爵,你们没发现这两人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封承问。

    “都姓姬!难不成这两人一脉相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