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甘露留墙(第1/2页)  大明四海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北固山并不高,却胜在一个“险”字。

    青葱翠绿,放眼尽是蔚然古树。

    山上甘露寺,在常人看来如同青绒包裹之中的明珠,宁静,安详。可白廷生身临其外,观这庙宇,竟好似碧绿涛山中的一叶扁舟,颇有逐浪观海之势。

    或许是因为他从海上来,近日见惯波涛,无形之中改换了心境的缘故。

    两人一气从山脚登上山顶,并未觉得疲累,便径直向那寺庙中走去。

    进了山门,却没见几个香客,只有低低的木鱼诵经之声,从寺庙的深处传来。

    想来今日既非正月c十五,又不是喜庆节日,加上天气炎热,以至如此罢了。

    寺庙中没有见到知客僧人指引,倒有一个小比丘在院中洒扫。

    胡三寿是个没有雅趣c更无禅心的人,他左右张望,非但找不到什么好玩的去处,更不见几个人影,因此觉得不耐烦起来。

    他凑到白廷生身边,低声道:“这里看来没什么意思,不如回客栈吧要么进城也行。这回大摇大摆的,总比逛这破庙快活。”

    白廷生本是无可无不可,便要随他下山,谁知道那小比丘却叫住了他。

    “这位施主相公,是来‘留墙’的吧?”

    “刘强?”

    白廷生这可不懂了。

    小比丘似乎是见惯了什么“留墙”的人,因此熟门熟路,指着东院的月门,说道:“这边请。”

    白廷生略感有趣,便跟了上去。胡三寿见有新鲜可瞧,自然也就不提下山的茬,一同去了。

    谁知那小比丘带着两人绕过一间僧舍,却到了后院墙一面一人多高的墙壁之下,只见那墙壁似乎粉刷不久,灰粉如新,只是上面被人题满了长短句c打油诗。

    这些不全是完整的诗词,有部分残句c缺字的,白廷生粗略一数,总有四五十首。

    所谓残句,就是写三句或两句,不曾作完的诗词,比如有一首“甘露寺下望神州,风雨潇潇北固楼”,便只有前两句。

    缺字就是框架已成,只在关键字眼上空着,比如某诗中有一句“临江观海(空)松涛,不愁山河不愁城”。有两人在空白的下方各留一字,一书“羡”,一书“恨”,填进句中各自通顺,其中含义却恰恰相反,倒也有趣。

    白廷生越看越有兴味,忍不住一首一首地读了下去。

    不过这些诗中毕竟好诗少c败笔多,有些打油诗粗鄙不堪,实在叫人哭笑不得。

    胡三寿一瞧这满墙苍蝇似的大字,顿时头大如斗,干脆留白廷生一个人去在墙下看诗,自己找了个亭亭如盖的古松,就在树荫下歇息,也蛮惬意。

    小比丘见白廷生一道墙看罢,便指着边上一条长几,说道:“施主想不想留墙,笔墨都是现成的。”

    白廷生问:“怎么个留法,可以填c续吗?”

    小比丘笑道:“之前的相公们写了残句c缺字,便是给后来者填续的。”

    白廷生这才明白,之前小比丘说的“留墙”,便是在这面墙上留下自己的笔墨。

    看来这镇江府倒有几分文墨底蕴,连寺庙之中也有这种风雅景致。

    “好吧。”白廷生便走到那长几之前,笔墨果然都已备好,不过砚台边上还有一本册子,上书“功德簿”三字。

    白廷生恍然大悟,不禁摇头苦笑,随手翻开那功德簿,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十几页。他便提笔蘸了墨汁,在空白处写上:“丹徒白飞卿”

    他不知该捐多少,便往前面去瞧,上一位写着“蒲州张子维捐银一两”。

    于是他也依样画葫芦,加了“捐银一两”四字。

    小比丘笑眯了眼,一叠声道:“佛祖保佑,相公,请吧。”

    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