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七章 探查(第1/3页)  北朝世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清晨的微光,将北山的朦胧概括在那些猛士的眼中。慢慢推进的小舟,随着东方的鱼肚白,推开迷雾和黑夜的面纱。清流涓涓,声响只有在船桨与水面的拍击上才会充分体现。

    几十艘小舟里约莫三百人,其中便有老者与他的两个傻徒弟。老者出山之后,更命卫封,一字景山,用来感慨他第一次出世,便能以北山为开天之基,辅佐君王的盛况。

    对于老者的身份,赵烈讳莫如深,只是称说是自己曾经拜师学道的黄石公,不敢再多言语。卫封为求自保,甚至觉得两个徒弟是个累赘,曾经收二人,单纯是看着傻,学点手艺便可以守山门。

    如今出世,两个傻徒弟万一经不起诱惑,说漏了嘴,那时该当何如?故而向赵烈言:将两个徒弟就这么宰了,为了家国大业,万事之基,牺牲一两个人没得所谓!

    赵烈则安慰卫封:“贤师不必担心,你只要什么都不告诉他们,他们自然没法泄露。今后严加看管,万万不能因大事,丢失了两个好徒弟。”

    清晨的迷雾包裹的北山下,绵延数百里都是莫名的辽阔和厚重的压迫感。置身其内,如同慢慢走近仙山。云雾偏偏将山顶的那个角落露出来,远远看过去,好像在天上悬着的飞山飞楼!

    黄河北岸早就有人接应,刘贺孤数日之前便将这里残存游牧的匈奴人全部赶走,留下一部分人在河岸边,专门等着卫封一众来北山勘测。

    众人将舟船藏在乱草和芦苇之下,不走近了绝对看不出藏在哪里。卫封之前已经来过这里了,不过他一直没有机会踏上近在咫尺的北山。曾经过了黄河就为了看看矗立在北山以南的子城是否还在,就被一群牧人和乱兵驱赶,众人不敢与敌人见血,都纷纷退却。因为一旦打起来,两国就会以这件事为依据,引发很大的矛盾。

    天空还未完全明亮,所有人都不举火把,趁着夜色悄悄向北骑马狂奔。卫封年老,所以众人为他特意用马踩出一条车道来,供他坐车驱行。

    刘贺孤智勇双全,早早带着人向北山东西探索而去,按照他的意思,就是直接带人冲到敌人的大后方,将沿途的部落c人手和牛羊都看清楚,探查详细然后再回来。

    左外兵史,军都督(幢主)弃末浑悉心照顾卫封,卫封上岸便对他嘘寒问暖,知道他是大总管赵烈的恩师,一路上自己的亲兵都护卫在他周围,寸步不离。

    他对赵烈的知遇之恩很难一言说尽。起初赵烈与徐平掌握沃野镇的大权,众人都认为赵烈重用汉儿和鲜卑儿,对他们这些早就不知什么民族的人肯定不加利用。

    哪知赵烈任官以后,对每个人一视同仁,不以钱帛和世家c身份为要挟,唯才是举,以人是用。并观众人的坐立行走,临事之变来决定每个人的官制和用处。最重要的是,赵烈决定让他们几个将领跟随刘贺孤掌握北山的时候,曾躬身下拜,礼贤下士。

    他弃末浑纵然不是什么懂事的人,也知道赵烈此作为在现实中究竟代表着什么意味。受宠若惊,感怀其德。将士用命,除了为了战场上搏出一个前途,更重要的是有人认同。

    得到认同,他日知遇之恩让他成了高官,站在那些文化人的身边儿,也能抬起头来。

    行军半路,子城里的悠悠火光还在闪耀。黑色渐渐褪去,一盏盏残灯将灭未灭,靠近了十几里以后,方才能看清子城里的情况。残损的城墙,匈奴人根本不修冗只是当做歇脚的破城,再说又不是决心住在这了,何必白白便宜周人?

    里面约莫二百人守着残破的孤城,甲戈都放在身边儿。刘贺孤将他们留在这里,等着天明以后,迎接卫封等人的到来。

    大车的车轴与马蹄践踏的声响,激起了子城里守将的戒备心。众人还没靠近,子城里的人便跑出来认人。这时候天边已经开始出现泛红,日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