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少年行(第1/3页)  北朝世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公元548年,四月。便是西魏大统十四年。



    四月天气乍暖,偶尔有日子忽然热上来。关内虽然冰霜未撤,却给人一种多衣则甚热的假象。平常人家受风忍寒的,对这种天气并不在意,大户人家则不同。五百年前便从西域传进了的木棉作衣法,虽然木棉这种东西对于后世的棉花抵御风寒的效果来说九牛一毛,但也是当时豪右世家有钱的象征。



    徐家的孩童们努着嘴嫌弃这厚重的木棉衣,一旦天热了,便抓住机会,想趁娘不注意,偷偷脱掉这身臃肿,弃掉这身难看。



    赵跣狗冬天的棉衣是徐家给做的,赵家里止两个人,亲族散尽之前,听说是有家室渊源的,但世上最可怕的,不过时光。



    徐家家大业大,多添两件,还能少得了什么。



    每到冬天,邻里便羡慕赵家的生活,而狗子的娘穿着因为儿子而带来的荣耀,满心欢喜。家里平常的活计都是不让狗子做的,便是因为眼前的实利。



    其实这些个年代里一直有官员假惺惺地跑到乡村劝学,然后留下一点点的纸与毛笔,便在自己的功德簿上记下:某年月,劝民桑蚕稷黍,得粮十万斛。某年月,劝民官学,民从善如流,乡村学者达数百。



    实际上,狗子所在的村子自打秦朝末年开始就断了官学乡集。此后七百年间,人们都没听过官学这个东西。



    人们有没有条件学是一回事儿,愿不愿意则是另一回事儿。如果学了不能直接做官,便是九天仙女再次下凡授书,也没几个人有兴趣去翻那几页破纸。如果上学送钱送棉衣,那便是抢破脑袋,也要拼命挤进官学的大门。



    狗子的娘以前常常埋怨狗子不务正业,家里没了男丁,兔崽子还不学手艺。每天张木匠家收了个小徒弟,李瓦匠家招了个童工。他娘就扒在门边儿羡慕的紧。



    那时的女子没有禁足一说,况且家里的情况也不允许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里的担子落在你的身上,你咬着牙也得活下去,虽然人们不堪重负的时候,每每都说不想活了,可是到了这时候,有谁放得下眼前的生活,去寻找转世投胎的方法?没有外力逼迫的自杀,那便是轻生,虽然人们对外力的理解程度不同,但是结果都是一般的。



    狗子不想学手艺,那些东西学了确实是一辈子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肯钻研,加上邻里乡亲使钱请来修补东西。今天修个桌子,明天补个板凳,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对手艺的一种追求,一种能达则兼济天下的追求。



    眼下的日子,过的还不如前世来的潇洒,这副小身板儿,更是不堪一击。风寒在这个年代是会要人命的,即便是医,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前些日子徐平中了风寒,可着实吓了徐家老祖宗一跳,甚至迁怪自己和儿子们做了错事,昊天降下罪来惩罚这个幼小却有才气的孩童。老太爷思揣是不是自己的命数已过,只不过偶然间偷了自己孙儿的命数,才让他苟且到这个时候。



    没有佛像就现铸,没有檀香就现买,家里能动用的人手人脉都要用上,州郡里的大医能手都请过来,央求能遮天一眼,留下这个后代,让他为这个家族多做一些贡献。



    狗子也不得不给好朋友祈命,甚至于和徐平亲密接触过度,也染上了风寒。



    不过郡里有个大医,善于张机(字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于是亲手做了几碗娇耳汤,不过三日,两人便好了伤寒。



    老太爷似乎受到惊吓过度,加之年老体衰,不过旬月,也病倒了。家里人都以为这是老祖宗求天显灵,实际上大相径庭。



    狗子作为后世人当然会弄娇耳汤,娇耳就是饺子,不过里面的馅却得用羊肉和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