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8章 瓜分盛宴(第1/2页)  虫活之永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叶俐倾宣布采用“休克疗法”,1月2号,休克疗法第一步是放开物价,俄罗斯政府规定,从1992年1月2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c80%的生产资料价格。与此同时,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公职人员工资提高90%,退休人员补助金提高到每月900卢布,家庭补助c失业救济金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俄罗斯看不见的地方,富兰克林远远不断的往新西伯利亚转移,有xiàn j,也有银行转账。现在俄罗斯才刚解脱,具体的过程还得需要时间,罗星辉也在暗中行动,集合手上现有的资金,关于城市内的问题,有20多实力强悍的生化人在看着,根本不怕出问题,加上现在是一家独大。

    前三个月,购物长队不见了,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习惯凭票g一ng yg排长队的俄罗斯人,仿佛看到改革带来的实惠,俄罗斯人纷纷以为可以过上好日子。但是好景不长,物价像似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到4月份,消费品价格上涨65倍。叶俐倾政府原想通过国营商店平抑物价,不想黑市商贩与国营商店职工沆瀣一气,将商品转手倒卖,牟取暴利,政府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市场秩序乱成一锅粥。

    可惜的是由于燃料c原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到6月份,工业品pi fā价格上涨14倍,如此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

    放开物价后,通货膨胀如脱僵野马,一发不可收。对此,俄政府似乎早有准备,财政c货币“双紧”政策,与物价改革几乎同步出台。财政紧缩主要是开源节流c增收节支。税收优惠统统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缴纳28%的增值税,同时加征进口商品消费税。

    与增收措施配套,政府削减了公共投资c军费和办公费,将预算外基金纳入联邦预算,限制地方政府用银行贷款弥补赤字。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贷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实行贷款限额管理,以此控制货币流量,从源头上抑制通货膨胀。

    可是,这一次政府又失算了。由于税负过重,企业生产进一步萎缩,失业人数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和直接投资,财政赤字不降反升。紧缩信贷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日益严重。

    在盖达尔政府(俄罗斯盖达尔总理组件)看来,改革之所以险象环生,危机重重,主要在于国有企业不是市场主体,竞争机制不起作用,价格改革如同沙中建塔,一遇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倒塌。国有企业改革,最省事的办法莫过于私有化,企业成了个人的,岂有办不好之理?为了加快私有化进度,政府最初采取的办法是无偿赠送。

    经有关专家评估,俄罗斯的国有财产总值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15亿,以前财产是大家的,现在分到个人,也要童叟无欺,人人有份。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启动,已是1992年10月,时过境迁,此时的1万卢布,只够买一双高档皮鞋,无偿私有化成了天方夜谭c痴人说梦。此计不成,又生一计。

    既然送不成,那就di jià卖。结果,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和暴发户手中,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尽快转手盈利,职工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产经营无人过问,企业效益每况愈下。

    俄罗斯政府除了想急于建功立业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博得“友邦”欢心,从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一些好处。但原来答应ti g一ng援助的国家,此刻却袖手旁观,口惠而实不至。240亿富兰克林的一揽子贷款迟迟不到位,60亿富兰克林稳定卢布基金更是遥遥无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