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第1/4页)  我的老师是首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沈青辰衣摆一撩, 直直地跪了下来,因脚踝用了力, 有些吃痛。

    不过这都无妨, 此刻她的心情是此生无二的。

    她是一个历史专业的学生, 有幸赶上了一个学派的鼎盛时期,可以向这学派的传人学习,近距离地了解它的发展c演变c进化,它在这历史长河中的浮浮沉沉。她可以亲眼看到它散发出的给人力量的熠熠光芒, 看到它给这乱世注入的洗尽铅华的涓涓清流,看到她的同门之人携手起来改变这惶惶乱世,甚至能看到她自己, 这些人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献出一点点微薄之力。她可以看到腐朽之物是如何一点点崩塌的, 新的格局又是如何一点点建立的

    这般际遇,几人能有。

    青辰只觉自己心中有些激荡,其实在宋越提出收她为徒之前, 她早就这么想过了,不过是一直没有机缘而已。

    屋内的烛光并不是很明亮, 橙黄暖光包裹着虔诚下跪的人,她鬓若刀裁, 目光坚定而纯净, 地上落了一道长长的端正而直挺的身影。

    宋越看着自己的学生,轻声道:“这门学派叫心学,与你这么多年来所学的程朱理学是对立, 有不少矛盾冲突之处。它也许会让你感到困惑,迷茫。你可想清楚了,是不是真的要学。”

    寂寂秋夜,烛虹人玉,师生彼此静默对视。

    沈青辰俯下身来,对宋越磕了个头,“恩师在上,受学生一拜。请老师,授我心学。”

    “好了,起来罢。”他说着,伸了右臂到她身前,让她扶着,“脚上有伤,慢慢站起来。”

    青辰扶着老师的胳膊站了起来,“老师,家里没有茶,学生不能给老师奉茶”

    他微微摇头,“不必讲究这些。你我本已是师生。坐下吧,我跟你说说这门学派。”

    青辰点点头,在他身边坐下,模样恭恭敬敬地,背脊挺得很直,清隽的脸色神色肃然。

    “本门主旨谓‘致良知’,‘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意思就是,良知是发自本心的,是人生而知之的,不是求来的,也不是学来的,差别仅在是否意识及觉醒。这一点,就与朱子所言相悖。朱子言知先行后,知轻行重,先从书本中知了,然后践行,如何践行便依从从书中得来的‘知’二者之间,有知行合一与知先行后的差别。”

    这些都是这个学派的主旨,也是在学习中最为核心而需要慢慢参透的。怕青辰初次接触难以理解,宋越说得很认真c很耐心,语速也放得慢,让她边听的时候还可以边想。

    他的一张玉面上泛着淡淡的光,看上去微有些清冷淡漠,可语调又是温和的。云缎官袍上漾着细腻的光泽,包裹着健硕的身躯。

    “可能理解几分?”他问。

    青辰点了点头,幸亏她是史学专业的,否则这番话听起来会有些吃力。

    “也不必着急,今日只听一听,有个大致的感觉就好。”宋越又道,“一切学识,总是要在反复的探讨c争辩c实践后才能入心,且还未必能全然明白。以后慢慢学就是了,我会把曾经学时记下的一些心得给你看。”

    他继续道:“心学有七派,分浙中王门c南中王门c楚中南门c闽粤南门c北方王门c泰州学派和江右学派。你所在的是江右学派。不论派内或派间,大家都属同门,不必有远近之分。你可以经常与他们探讨,会有收获和进益的。等你伤好了回翰林时,我就把这些人的名册给你,你收好就是。得空时,便与他们建立起联系,以后若是有什么困难我不在的时候,你可以找他们。不要怕麻烦别人,同门之间,本就该互助的。”

    嫡传弟子的心得和所有门人的册录青辰轻轻吸了口气,只觉得老师给她的这两样东西实在是太重了,她如果学得不好便愧对了他的信任和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