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你不仁我不义(第1/2页)  汉家的日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宴会结束后醉酒熏熏的崇祯回到乾清宫中,连喝了几口醒酒整个人总算清醒了些。一向勤俭节约的他吩咐王承恩将剩下的酒菜都分发给宫女宦官们吃,身处皇宫最低层的他们也难得开次荤腥。

    王承恩点头答应后,小心翼翼的说“主子,王爷们说他们即日就要离京返回封地去了,他们让老奴带话祝圣上龙体安康”

    呵呵,他们还真是“有心”了,崇祯一听这话冷冷一笑,他再也控制不住中烧的怒火将手中的杯子摔了个粉碎。彻底失望的结果是彻底愤怒,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既然你们给脸不要脸,那就别怪朕不客气了,视财如命那就取了你们的命。“传曹化淳来见朕”

    曹化淳是个特别的太监,特别的不像个太监。身居高位的他为人却非常谦和,他还是个学术渊博的人,诗文书画无一不精,这在半文盲的太监群体里可谓鹤立鸡群。和王承恩一样他也是早年就入信王府伺奉崇祯的,崇祯登基后曹化淳受到了重用,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换句话说他既是头号太监又是特务头头,有明一代能坐上这样高位的太监可谓屈指可数,由此可见崇祯多信任他。

    很多人认识曹化淳是在金庸老爷子的“碧血剑”书中看到的,书中曹化淳被写成了个开城投敌的叛徒,是个十足的大反派。但在这里我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金庸只是处于小说需要虚构了故事情节,因为曹化淳是崇祯十二年辞官回家,十六年病死的,所以他没有活到明朝灭亡那天。

    曹化淳收到传唤立马赶到乾清宫,一路上王承恩已经把事情的经过给他说了一遍,所以对于皇上的召见目的他心里也有了数。见到崇祯跪拜行礼后曹化淳就直接表了态“有事就请主子尽管吩咐,东厂永远是主子最锐利的眼线,老奴永远是主子最忠诚的奴才”

    “大伴(因为都是早年伺候自己的老太监,崇祯也称曹化淳大伴),你是东厂提督,大明有什么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你,现在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朕听说有的藩王已经按捺不住蠢蠢欲动了,朕要你们东厂严加监视这些人,尤其是福王朱常洵,襄王朱翊铭,楚王朱华奎。这三人仗着自己资格最老行事也最为出格”崇祯列出上面的三位只是因为他们都是藩王之中最有钱的主,猪养肥了,就该杀了。

    聪明的曹化淳一听崇祯这话就全明白了,皇上是要对付这三个藩王,他轻声的问皇上“不知主子打算如何处置他们,老奴也好妥善安排”

    崇祯冷冷的说“查出他们“蓄意谋反”的醉证,抄家问斩”曹化淳感觉到这扑面而来的肃杀之气,不禁打了个寒颤“老奴遵旨”

    东厂办事效率的确很高,对于这种罗织罪名的事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几天后福王朱常洵,襄王朱翊铭,楚王朱华奎因为“意图谋反”被朝廷抄了家,除楚王朱华奎上吊自杀外其他俩个都被押回京师问罪,三家的家眷也多被流放边关,一时间其他藩王个个胆寒人人自危。但随后朝廷就发下安抚的诏书,说三王谋反是咎由自取,与其他藩王无关,这才让他们安下心来。不过他们也都知道朝廷这是杀鸡儆猴给他们看的,如果再不识趣点恐怕下次倒霉的就是自己了,于是他们纷纷向朝廷上书表示愿意多拿出些钱捐款助饷,只求能避祸自保。

    当曹化淳把抄家的账目拿给崇祯看的时候把他吓了一跳,因为这钱比他想象的还要多出不少。三家共抄出白银七千万两,黄金二百万两,还有金银玉器古董字画无数,如果把黄金和金银古董都变换成白银大概是三千多万两,这样总共加起来就过亿了。曹化淳又补充了一句“各地藩王又重新捐了款,零零总总相加也有八百万两白银左右”

    崇祯听完后激动万分,压在他心上这块大石头总算落了下来,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大伴这次你的差事办得很好,朕都不知道该如何赏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