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89.企业家夜读 | 俞敏洪(第2/4页)  我的城市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更多。

      90年代初期俞敏洪给学生们讲课

      俞敏洪:

      我当时的四年大学,更加像纯粹的大学生活。我1980年进北大,刚好改革开放以后,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自由的学习氛围,所有的中西方文学名著、思想名著、哲学名著一套一套的出来。所以我们进北大的时候,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读书氛围,除了极个别的书,北大图书馆的700万本书几乎全对我们开放,所以就一头扎进了读书中间。我的大学同学,我统计了一下,大概平均每一个人读完了500本书左右,我们读的比较多的大概是800本书到1000本书,最快的就是平均一天一本书的速度往后读。对知识的渴求,对智慧的渴求,那种感觉特别的强烈。

      我们当时的大部分人都很热爱自己的专业,因为我们考大学的时候,大学专业还很少,专业之间也没有什么这个专业毕业了能赚钱的、那个专业毕业不能赚钱这种非常功利的的计算。所以尽管也有人不喜欢那个专业的,但是大部分人都还是觉得这个专业自己选了,就应该学下去。把自己学的专业弄得深入一点,因为也许你未来不会沿着你的专业走,但是对于专业深入的过程,是你整理自己思路,并且学会深度思考的过程的,这个非常重要。

      俞敏洪(中)与两位合作伙伴徐小平(左)、王强(右)

      参加母校北京大学百年校庆

      俞敏洪读书不仅数量多,而且涉猎广泛,除了专业书籍,文学、哲学、历史等他都会去读。大学时养成的阅读习惯,让他受益匪浅。作为新东方这艘教育航母的掌舵人,平时工作非常忙碌,但是读书这个习惯他一直坚持,即便再辛苦,他每天仍然都会读书。那么,这位“书痴”的阅读习惯是怎样的呢?

      俞敏洪:

      对于我来说,让我一辈子选择的话,选择放弃新东方其实比较容易,但是让我选择放弃阅读这件事情会特别的难,因为我是一个蛮喜欢阅读的一个人,从小开始就读书。

      我的阅读习惯通常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我是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的一个人。比如在家里坐在非常舒服的沙发上,泡着一杯绿茶,我就会读纸质的书籍。因为把纸质书籍翻开的那种感觉,所谓的书香,必须有书的油墨香味才有这种感觉。所以我家里的纸质书籍大概现在加起来应该有一万多本,每个月以30到50本的速度在增加。每年我购买新书的速度大概是500本左右,再加上出版社给我寄的书就更多了。

      第二就是我读电子书。电子书我是24小时不离身,我这个电子书里面有三千多本书。之所以要带电子书,是因为我是一个总是在路上的这么一个人,我每年坐飞机要坐180多次,加上坐火车,还有北京交通拥挤,在车里的时间就会非常多。我一般会带一到两本纸质书放到我的箱子里,但是带多了以后会很重,而且我翻阅一本书的速度,如果300页左右的书,我大概用五到六小时就比较认真地就能够把它读完。如果出两天差的话,我一般要读两本书,那这样的话对于我来说带纸质书很重,所以我就会用带电子书。其实电子书和纸质书,它是两种文化的融合,从来不是一种互噬关系,也从来不是一种矛盾关系,我觉得这在我身上体现得可以说淋漓尽致。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