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17.这份为浠水人独家定制的书单(第1/4页)  我的城市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学习一个链接。

      这份为浠水人独家定制的书单,你读过几本?

      原创2018-04-23浠水人关注的秀美浠水

      时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

      浠水是一个文化大县,素有"全楚文乡"之称,许多浠水人留下大量的精彩著作。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小编精心整理一个书单,所有的作品均由浠水人编写的。来看看你读过其中的几本?

      闻一多《红烛》

      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

      徐复观,中国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著作《中国人性论史》与唐君毅的《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湛称是当代这一学术领域中的双壁。这部专门讨论人性论的著作,以人格为中心加以审视,尤其是注重以先哲在自己生命生活中体验所得为根据,把握先秦哲人完整生命体中的内在关连,所以能提要钩玄,要言不烦。

      张庆和《大别山传奇》

      浠水四大农民作家张庆和85岁时出版《大别山传奇》,全书以解放战争为时代背景,以鄂东医药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山寨割据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为背景,塑造了康大全、老乞丐、小乞丐、风珠等鲜活的革命老区人物形象。群众自发地与反动统治力量、山寨土匪、以宗族身份出现的地主阶级等进行斗争,为保卫鄂东革命根据地,迎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

      郭金牛《纸上还乡》

      郭金牛的《纸上还乡》,同时具有当代中国现实和当代中文诗歌的双重典型意义。它不诉诸社会性喧嚣,却用真切、鲜活、极具个性化的词句,向我们敞开了一个无声者的世界:被无数年轻人离弃在身后的村庄,荒漠般令人茫然的城市,社会底层打工者恶劣的工作环境,他们比外在环境更凄凉愁惨的心境。曾获得了国际华文诗歌奖。

      夏元明《满架秋风》

      全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夏元明教授近期出版《满架秋风》。这部作品是他几十年读书生活厚积薄发的结晶。为文朴实,幽默风趣,鄂东地方方言的大量运用更是让人倍感亲切。他笔下的祖父、祖母、舅舅、舅妈、大伯、父亲、姑姑、岳父、岳母……这些草根群像无不有着各自的独特人格魅力,无不以他们的生动人生故事启示着并深刻地教育着我们。

      巩勇《留住乡愁》

      巩勇这本书以游子怀念故乡、弘扬鄂东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基调,由52篇轻松活泼的散文篇章结集而成。以巴河镇为聚焦点,还原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乡村故事、乡风民俗。写作过程中有机地融入了地方志、民俗学、方言学、楚文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