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83.失败投资者都中了同一种毒(第1/5页)  我的城市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学习一个链接。

      失败投资者都中了同一种毒——频繁交易

      2018-03-10子呱格上私募圈

      作者:子呱

      来源:王雅媛港股圈(id:victoria-hk-stocks)

      十年赌局,巴菲特胜出,再次证明大部分主动型基金未必能跑赢被动型基金。

      深究原因,除了因为主动型基金收费高及我们于《十年赌局落幕,88岁巴菲特赢在哪里?》中提到的“二八法则”外,就是买卖频繁,导致交易成本过高,而吞噬了大部分利润!

      老巴也曾在多封致股东信中提过,“大部分投资者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买入指数基金”。

      今天趁着这回巴菲特股东信的热潮还未退却,我们来深挖一下投资者频繁交易的心理原因及经常看盘导致的不理性行为。

      过分自信惹的祸

      首先,频繁交易背后可以有很多缘故,但如果问及最大的原因,我认为是过分自信。

      先别忙着矢口否认,我们来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在坐的士的时候,吐嘈司机大哥开车技术不好,自己来开更稳?

      扪心自问,你的开车技术真的比他好吗?论技术和经验,估计连抢饭碗的机会都没有。韩寒就讲过:“不要用你的爱好或业余来挑战别人的专业”。普通人尚且如此,带着高学历、高智商光环者更甚。据统计:

      68%的律师会强烈认为,自己的官司会赢;

      90%的斯坦福mba大学生认为,自己比同学更聪明;

      30%的创业者认为,自己成功的概率是100%。

      脑补一下他们狂妄嚣张的脸,“都不知道是谁给他们的自信”。

      过分自信,或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是所有人都有的毛病。在股市里,过分自信会导致高估信息准确性,更严重者会导致错判,从而频繁交易,越陷越深。

      那长期盯盘、频繁交易,除了会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外,还会引发什么问题呢?这就牵扯到人性的弱点。不间断的盯盘,看着收益忽上忽下,内心难免忐忑不安,看到下跌想逃亡,碰到上涨想止盈。一系列不理性的投资行为就这样产生了。

      一、人性弱点剖析

      (1)损失厌恶—盲目斩仓或者加注

      很多人会把风险厌恶当成是损失厌恶,其实这是两码事。

      风险厌恶就是讨厌风险,不接受风险。面对两种预期回报的选择时,风险厌恶者会选择那个风险更小的投资。风险偏好者更喜欢风险,对于有相同预期回报的投资选择,风险偏好者会选择风险更高的投资。

      而损失厌恶是指讨厌亏损,则是一种心态和现象,也是人性的体现,但这往往更容易使人面临更大的损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