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75.投资者说潘江(第2/4页)  我的城市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培养起来的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对我到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所有的技能,几乎是百分之一百可以转换过去,对我今后从事二级市场股票投资工作应该说是非常巨大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潘江从朋友那里了解到国内公募基金的发展,他和这位朋友彻夜长谈,最终决定再次放弃在美国的一切。2001年,首只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在中国发行,潘江回到了上海,顺利进入了一家公募基金公司。

      上海投资者潘江:

      甚至我连个人投资股票都从来没有做过,完全是一个新手。自然刚刚进到公募行业的时候是从证券研究开始,当时有幸在中国最早的公募基金,国泰基金开始从事研究工作,开拓了自己在公募行业的职业生涯。之后通过几年的积累,逐步从研究工作转到了自己最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就是做基金经理。后来在公募基金工作了长达14年,做过研究员,做过研究总监,做过经营经理,做过投资总监。

      5年熊市折磨2年牛市大赚

      2001年,潘江毅然选择回国,回到了上海,也获得了在公募基金工作的机会。那么这一次还会和以前一样顺利吗?他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的呢?让我们接着来看他的故事。

      上海投资者潘江:

      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是比较坎坷的,我印象特别深刻,我刚刚回来的时候上证综指是两千点左右,在五年的时间上证综指从两千点一路下探到2005年最低的一千点以下。这五年的经历应该说对我是巨大的考验,甚至在个别的时间段里头,我甚至非常的灰心丧气,一度都想去改行,因为这五年的漫漫熊市真的是折磨每一个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

      5年的漫漫熊市让潘江饱受折磨,但是不服输的他不愿意就这样放弃。终于,在2006年,他开始真正独立地去管理一只基金。而潘江在经过长达5年的学习和积累之后,也有了一套自己的投资方法。

      上海投资者潘江:

      从2001年到2005年,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对来说是低迷的阶段,但是实体经济在上市公司的盈利层面表现非常好,但是2006年之后就不同了。第一我们开始了股权分置改革,为整个市场打开了价值释放之门。第二个我们的资本市场的从业人员也开始重新反思,重新思考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和股价之间的关系。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连续几年gdp的增长都在8%、9%甚至10%以上,很多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十分不错。比如说当时的宝钢股份,每年的净利润增长都在30%以上。但是二级市场股价却表现平平。

      上海投资者潘江:

      当时有很多观点认为钢铁行业是夕阳行业,因为我们都拿着美国的钢铁行业的现状,以及美国钢铁行业分析的观点作为参照。但是我们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是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在那个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从gdp的增长角度来说,每年都是10%以上的增长。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下,我们的资源类的公司,基础建设类的公司其实它们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机会。其实在那个时代的宝钢它并不是价值股,它更多的是成长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