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07.数字建筑白皮书交流会部分专家观点(第2/4页)  我的城市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程、生产要素和生产对象,这些都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方向是会形成一个数字孪生,最终形成跟物理世界,跟我们真实的建筑一模一样的东西,甚至比真实世界更多的一个数字建筑。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杨子健

      价值共创、协同发展。在网络世界里需要做到协同和产业生态,这里必然涉及到一些新的复杂系统的概念,要打破传统观念。这里提出治理的概念,要从全系统链条角度协调治理。例如,国家提出特色小镇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模式。二是从规划角度打破传统模式,要从产业运营角度进行合理规划。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浩文

      企业都在积极探索传统建筑业与信息化、数据化结合。目前,最难的就是没有数据、没有信息,让其融合非常难,而且数据是孤立,无法关联和串联,增加信息化难度,而信息化必然涉及到企业的流程、业务和技术,这之间会有矛盾。同时,要搞新型工业化,建筑工程和管理首先要信息化和数据化。一是管理层面的数据化、信息化;二是技术层面的数据化、信息化。因此,实现工业化制造需要采用数字化预先策划好。从管理和技术上变成数据,保证数据传输、共享、监管,因此目前最迫切的就是技术的数字化。

      上海华建集团副总经理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会长夏冰

      数字化对行业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策环境变化,二是商业模式变化,三是新技术对行业的影响,数字技术是最核心的,《数字建筑白皮书》对行业具有指导性。

      但是,数字建筑推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挑战,这是因为,一是要实现数字建筑,集成化和精细化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们行业是做不到的,例如设计的数据流是无法传递到施工,以及各参与方的数字化能力是不一样的。例如soho的数字化做得很好,但是现场监理方不会用,这种生态圈的顺滑运作需要整个行业的能力提升。目前我已经看到了企业级的平台,例如浙江建工,实践钢筋混凝土组合体系,在做新的体系时建设了数字化平台,借用bim从设计传送到生产,再到施工装配现场,未来也希望多出现这种行业级别的平台出现。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谢卫

      数字建筑把智能制造、数字化制造引入建筑行业,白皮书逻辑上是有说服力的。但是建筑业和制造业有所不同,有点类似电子这样的离散制造业工作模式。但是建筑有其自身特点,它具有分散性,责任主体更加复杂,生产关系复杂。

      数字建筑理解有以下三点:

      一是建筑业体制;设计到施工的数据割裂的,责任是分离的。那么epc是解决责任割裂问题,ppp是解决建造和运维割裂问题。

      二是建筑业的体系;管理模式要有新的变革,包括业务流程、数据链的统一标准。

      三是技术手段;我们数字技术的发展,包括现在大数据、bim、pm,以及云计算,倒逼着我们去思考,我们过去的管理体制,管理体系是否能适应今天信息化的技术发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刘晓君

      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