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颜之乱(二)(第1/2页)  故宋帆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每年的夏季,皇帝总有几个月的时间在夏都避暑,于上都与大都之间往来巡幸的同时,皇帝分别强化着对草原和中原的强大控制。

    五月壬寅,上都开平,帝国的大皇帝在夏都召开了御前会议。中书省c枢密院c御史台大臣及部分亲近的薛怯军宿卫大臣参加。讨论的重要议题有两个

    第一个议题是关于丞相伯颜从漠北回师,三十万大军应当如何去向?

    按照预定的设想,除了留下必要的人马追歼昔里吉的残部,大约十万人将由刘国杰等大将率领去往西线,就近参与对海都的战事。剩下二十万大军应由伯颜丞相率领压往南方,增强对宋军边界的战备。对此安排,其余人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但枢密副使孛罗出列跪奏,建议大军暂缓南行。

    “启禀陛下,和林驻军刚刚截获了一份斡赤斤兀鲁思送往米里城的密信,恐怕辽东的情况有变化了!”

    宦官洪春福躬身呈上密信,皇帝一看就变了脸色。

    这是一封斡赤斤兀鲁思的宗王乃颜写给西北的叛王海都的复信,信中直呼海都为“尊贵的窝阔台大汗”,承认海都是一位强而有力的君主。并且表示,对于一起举事反对大可汗的建议,自己十二分的愿意,他将在合适的时候,在合适的地点,聚集大军呼应海都。信的末尾,乃颜还声称自己是遵从成吉思汗的遗训,“只要窝阔台有一个吃奶的后代,都比其他人优先继承大汗之位”。

    按照这个遗训,作为窝阔台直系后人的海都应当是最有理由继承汗位的,但这句话并没有被落实,托雷之后的蒙哥c忽必烈一系一直霸占着汗位。所以海都十几年来一直锲而不舍的反抗中央,某种意义上也是名正言顺的事。

    忽必烈勃然大怒,汗位继承的问题是他的软肋,手下是没有人胆敢这样揭他的短的。

    “这个黄口小儿,好大的胆子!传旨去伯颜丞相军中,令大军行至和林驻扎,阻断这两个悖逆者的联通,要有异动,就地出兵进剿!”

    “臣领旨!”孛罗膝行接旨,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站班在另一侧的中书右丞张惠。

    孛罗与张惠的交情主要是源自当年杨村驿一战,他们俩一个是作战不利,一个是议和,曾为同一件事背过黑锅,也就有了同病相怜的交情。

    花了一点时间讨论过辽东的问题,由枢密院安排北征大军驻屯和林监视辽东的事宜。

    接下来是第二项议题

    东征日本的主将范文虎上书请求补充军队所需的粮食物资,并请速拨造船人手,增加东征的船只和役夫。

    由于近年来对宋国不论是军事还是经济的战争都是败多胜少,大元朝的府库空虚的很。尤其是东征日本需要的大量船只无从获取,因为元军的水师部队几乎已经被中兴军全灭了。同时作为东征前站的高丽地方因为深受倭寇之苦,已经自顾不暇,即便穷竭民力也未必能筹措出足够的船只和物资。

    这确实是个问题。

    一众蒙汉文武臣僚面面相觑,似乎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中书右丞张惠胸有成竹,出班禀奏道“陛下,臣以为,不如就近征发辽东乃颜c胜纳合儿两投下左右民人及鹰房采金等户充当造船工役。辽东距离高丽甚近,而且”

    皇帝眼前一亮,张惠这个建议一举两得,首先是近便解决东征日本的后勤问题,其次还能以东征的理由强行征发东道诸王的部民,削弱这些潜在叛乱者的势力。

    当然,这也是一种检验,检验一下乃颜和辽东的宗王们是否服从命令,要是他们抗拒征发,那就可以坐实了他们反意,要是他们服从征发,那么就必须将手下的兵马实力贡献出来。

    “张卿有心了,此议甚好,朕便赐你银符,命你代巡辽东,就地征发粮草物资及工匠人手,即日起行去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