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四章 载舟覆舟 民为水我为舟(六)(第1/3页)  故宋帆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晋江县安仁乡总共有几千亩良田,大多是泉州大户张家的产业,平日是让乡老曹祖荣管理着,这曹祖荣不仅是乡老,本身与张家也多有亲戚瓜葛,平日又孝敬的勤快,所以颇得主家的器重。这日得到张家二爷张崇义的指令,派了十几个人去下面巡视,目前的形势,既要防止官府的手伸进来,也要防止下面的庄户心思浮动。

    巡查庄户是个美差,曹祖荣的本家侄子曹吾德就有幸被派下去其中的两个庄子走动。

    安仁乡下边有聚仁里c永丰里c弦歌里等五个里,其中永丰里的水土最佳,有田两千多亩,分为东头c西头两个庄子,有庄户三四百家。曹吾德这回便被派到了永丰里,负责查看这两个庄子。

    “五亩五分田,一年到头收了十八担谷,交租交了十四担,就剩下四担了,一家人吃穿用度就指着这四担谷,怎么撑得过去啊!”一处破败的农舍里,传出一阵唉声叹气。

    “想办法再借点吧,实在不行就等开春了把青苗抵出去,现在大弟回来了,二弟也能帮上手,一家人多使点力,多种点粮,农闲我再去做工挣点,日子总会过去的”

    “还怎么借啊,前年向曹大爹借的九贯钱,去年秋收来催,已经变成十四贯,挨到今年可要还二十一贯了!种地做工哪有这欠的债滚的快啊!”

    “唉”

    这是晋江县安仁乡永丰里西头庄的一户普通穷苦人家,主人姓孙,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因为常年劳苦,倒有六十岁可以看。穷人的日子艰辛,类似今日的苦闷叹气几乎每天都有。

    姑且就叫他孙老汉吧,虽然年纪上也并不老,他与婆娘陈氏生养了三个儿子,就叫大弟c二弟c三弟,孙大弟二十一岁,二弟十五,三弟十三岁。一家五口人就靠租种张大户家的五亩水田过活,有时也去打点小工贴补家用。长子孙大弟跟很多穷人家的年轻人一样,早早就去码头上做工,一年好歹有几贯钱收入,就这么一家人互相扶持,紧巴紧巴也还能过下去。

    但在前年,孙大弟在码头上与人斗殴,将人打伤,怕担官司就逃到海上去了,只听说是去了四百多里外的流求岛,至于做了什么营生c甚至在外是死是活都一概不知道。

    孙大弟出走后,家里少了一个主劳力,伤者家人闹上门来,要抓孙大弟去衙门,道歉不过,又赔了几贯钱出去。钱是从放债的富户曹大爹那里借的,约定年利“加五”百分之五十,但全家一年到头的种田收入吃饭都不够,别说本金,连利息也还不上,九贯钱利滚利到了二十一贯。二弟c三弟两个孩子还帮不上忙,却正能吃,所谓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很快就青黄不接,眼看又得借债度日,但旧寨未还,新债都不知哪里借起,两口子愁闷,故而叹息。但这愁闷又不想让儿子们看到,大弟今日刚刚回来,他们这个大儿子脾气倔强,争强好胜,怕他听了暴躁c又去惹事,前年斗殴的官司都还在官府里挂着,最怕被冤家c债主揪住了,保不准要抓去坐牢。

    “爹娘何必苦恼,儿子今日回来了,谁也欺负不了咱,日子一定会好过的!”

    两口子悄悄的谈话还是被大儿子听见了,孙大弟过来安慰爹妈二人,还把这两年的积蓄取出来交到母亲手上,陈氏打开那个小口袋,里头除了百十个制钱,竟还有几个小银馃子,掂一掂分量怕不有二三十两重,足可以折成平钱三四十贯,还掉曹大爹的债务还绰绰有余的。

    “这这是”陈氏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这么多钱,怕儿子是不是正道上赚来的。

    “娘,你就放心吧,这都是儿子走海路跑船挣来的,一年的工钱本来还多呢,因为儿子独身一人,没想到省俭,多的钱都被俺花掉了,就剩下这点。”

    “那是帮哪家大财东跑船,薪水这样丰厚,船上日子想必苦的吧?”孙老汉也关切的问了一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