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际 困临安坐以待毙(第2/2页)  故宋帆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败仗已经打习惯了,如果打败一场就要重惩一次,那么军中就没人可用了。更何况朝廷人心惶惶,顾不上来追究谁的责任。

    独松关守关主将张濡却比较惨,倒不是因为要问丢关之罪。而是他杀元使的事发了,当初他杀死元庭使节工部侍郎严忠范,因彼时形势还没那么危急,杀使之事并未受过,陈宜中为鼓舞士气甚至还升了他的官。只可惜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元军大兵压境,大宋朝危在旦夕,便旧事重提,借了张濡的脑袋去讨好元军,希图让蒙古人看在自己态度端正的份上暂缓进兵,也是病急了乱投医,成了笑话而已。元军岂会领情,白白寒了将士们的心而已。

    张濡的死没什么意义,但却无意间给赵孟传带来一个好处,那便是可以将黑锅使劲往死人头上扣去,独松关战败之责更可以撇的干干净净了。

    忠胜军败回之时,文天祥也早已撤回临安,而张世杰回援平江不成,也只得回兵退守。当此之时,赵孟传的忠胜军所部七八千人,仍号称两万。文天祥部实有三万人,张世杰部有五万人。三部主力近十万人,加上各小股勤王兵马,及临时征召的壮丁民勇,临安城聚众达到数十万人。

    文天祥与张世杰会商,分析形势以为:“而今淮东仍在大宋手里,闽c广等地都还保全,而元军三路进兵,尚未合力,不如聚集全军与敌血战。敌人远来不过是靠着长驱获胜的锐气,一旦受挫,后劲不足。再以两淮兵力切断其退路,则大宋犹有反转形势的机会。”

    文c张二人将所议之事写成表文,请求出兵,却被陈宜中一举否定,所谓:“王师务宜持重,不得浪战!”并以谢太后的名义下令,一兵一卒都不准出战,以“大局”为重。

    “持重,持重,大好河山都被持重没了!”张镝在军中听了朝廷动议,愤懑难平,与其坐以待毙,何如奋死一搏呢!

    所谓大局,不就是委曲求全,不就是被动挨打吗?谁曾想到了此时,陈宜中还一味想着求和呢,与虎谋皮,可笑!可笑!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