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通州王家 上(第1/3页)  叹三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氏的娘家是通州漕运大户,运河上的行船约莫三成都是王家老太爷的家当,人送绰号“漕运王”。

    王氏一母同胞的哥哥有两个,大哥单名一个密字,人如其名行事稳重慎密,将船运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王老太爷看在眼里,乐得搁手。

    王密与妻刘氏育有二子一女,长子王铎广自幼臂力惊人偏爱习武,于嘉和二十六年取了武进士第一十七名。

    大成朝自始皇帝开创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天下太平日久,重文轻武之风日甚。

    武职多由世袭,武举虽三年一试,却多为补充形式。

    如王铎广这般连过马步、弓箭及策试三关,入得了前三十名,并非行伍出身的,却只得他一个。

    偏他又是个文武通才,策略时一策一论文章做的花团锦簇,若不是商贾出身过低,取了前三甲也未可知。

    他这一科的武举为大成朝史上最有名的一科,为着武试时堪堪能使八十斤大刀的三人中有一个落榜,举朝哗然。

    嘉和帝大怒,将主持武举的兵部尚书及左右侍郎下了狱,另委国子监祭酒黎初陆主持复试,户部左侍郎年方逢辅助。

    年方逢是出名的“孤臣”,自诩“同乡同年同无物,忠胆只为帝王家”,深得嘉和帝倚重。

    也是王铎广的运气,年侍郎见他文武过人,进退有据,生得也气宇轩昂,有心看顾,一张条子武举授职之时同为嘉禾帝心腹的京卫指挥使蔡临便将王铎广讨去做了一名中军前锋校尉。

    既有人抬举,王铎广自是不肯懈怠,反正王老爷家银子多的是,三节五礼,从不遗漏,上锋同僚之间最为融洽。

    不出一年,便以练兵勤勉擢升正七品知事,后生如此长进,年侍郎起了怜才之心,最妙的是此子商贾出身没有结党营私的后患,遂将爱妾所出的幼女许与王铎广为妻。

    年氏性情温婉,虽是低嫁嫁入王家,却尽心侍奉公婆,持家有度,夫妻间伉俪情深,十三年间育得两子一女,王铎广也已官至正五品抚镇司。

    王密的次子王铎业比他哥哥年幼四岁,平日帮着他父亲打理生意,娶的是刘氏的内侄女。

    王氏的二哥名唤王寅,在通州码头上开了家—顺源镖局,生意颇为兴隆,也生得一子二女。

    正月初二日,凌员外并王氏便领着元芳和兰芳回了通州娘家。

    一干人先去王老爷屋里磕头拜年热闹了一番,王老爷见了人齐了心情大好,即刻便叫传酒菜,堂屋里摆下两张大圆桌,中间大围屏隔断。

    外间大桌王老爷领着儿孙陪着凌员外坐了。

    围屏里面王密之妻刘氏领着妇孺同王氏等坐了一桌,一时间只听得觥筹交错,饮酒行令,热闹非凡。

    刘氏当年嫁进王家时,王氏堪堪将满周岁,两年后刘氏产下王铎广。

    王氏九岁上没了娘,王老爷对这个幺女是千依百顺,恨不得宠到天上去。

    俗话说“长嫂如母”,刘氏为人良善,小姑子仅比儿子大三岁,名为姑嫂,实则是把王氏看作女儿抚养。

    刘氏见王氏面带倦意,便低声问她缘由,王氏只道一言难尽,回头再细说。

    王氏的二嫂袁氏坐在刘氏右侧,此时笑着对元芳道:“一年不见,大姑娘越发出落得好了。镖局新近走了一趟杭州府,那客商另送了几匹织金缎作谢礼,当中有两匹大红妆花遍地金的,正好拿来与你和婉儿裁衣裳。另有几匹银红提花绢看着也喜兴,顺手拿去给丫鬟们也裁几身。”

    元芳拿帕子遮了脸,嗔道:“舅母好不好就拿人取笑。”

    袁氏的幼女王婉与元芳同岁,许给通州另一大户高家,年末便要过门。

    王婉听她娘提到自家,也红了脸唤道:“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