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一节、社会扁平化(第2/4页)  擎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可以说除了少数有钱人会买来玩玩之外,根本不具有普及的价值,反倒是搭配传统毛笔和蘸水笔的玻璃墨水瓶,才是当前使用环境中的万金油。

    这就是姜田只展示了蘸水笔的原因,超出时代太多不利于普及的东西,只能是少数人的奢侈品,少量生产赚点傻子的钱就行了,比如他给张韬造了一支笔杆错金描龙的钢笔,因为加工水平的原因,字迹粗细在一毫米左右,放在后世只能算是特殊用途的艺术笔头,可就这都让皇帝陛下高兴的不行。

    安排好工厂现有的生产计划之后,订购的教具和教材也有了着落,姜田终于能将培养人才的计划付诸实施了,于是原先的官学门前告示牌上,张贴出了最新的布告。

    许多原本就关心考试消息的人,第一时间就将官学开设两个考前辅导班的消息散播了出去,这两个班一个是为童生们准备的乡试考前突击班,另一个则是为秀才们准备的国考考前强化班。

    布告上关于这两个培训班的名字虽然没有这么搞笑,但基本的意思大家还是明白的,并且原本在农历八月的秋闱之后再过一个月就进行国考,时间比较紧迫,这就意味着刚刚考中的秀才们有可能无法参加国考。

    不过学生中对此倒是不以为意,他们很多人并不在乎所谓的公务员考试,因为他们觉得如果寒窗苦读这么多年,最后却跑到衙门里当个小吏,那还不如死了的好。

    姜田对这个想法是很清楚的,培训班也许会来很多人,但考试时很有可能会冷场,他对此倒不是很担心,这些人无非是还惦记着上京参加会试,想着一朝金榜题名能直接做官。

    于是衙门口有贴出了一张告示,这回不是别的内容,而是公示出了明年开始执行的公务员待遇及升迁标准。

    这张告示一出,可就让许多寒门学子心中长了草,不为别的,就冲着每年递增的工龄工资和各种福利补贴,就已经够让人眼红的了,更别提搞事的最后还补充了一句,新官职可异地升迁。也就是说,在这里通过新体系爬上来的官员,是国家承认的正式编制,将来可以到别的地方当官!

    这其实和现有的科举体系中,举人通过补缺当个佐贰官熬资历往上升是一样的,只是谁也没想到在改革还没有定论的时候,姜田就敢把这话说出来。

    一时间各种走访串联在私底下好不热闹,无论是秀才还是举人,都在谈论这件事的可能性,如果当真如此,那就说明朝廷里对姜田改革的支持不可谓不大,如果是假的,吏部不认这样升上来的官员,那一辈子就只能待在本地做个小吏了。

    其实北京城里也为这事炒成了一锅粥,很多人弹劾姜田假传圣旨,把还没影的事编造出来给自己造势,有人骂那就自然有人维护,发现了自家孩子进入体制内的可能性,改革派与贵族达成一致力挺姜田。

    直到张韬在大朝会上定了调子,既然过去考试优异的进士要进翰林院实习,那在基层工作优秀的公务员当然也可以升职,甚至可以进入内阁!

    这话一出,无异于在朝堂上放了一个炸雷,六部九卿、内阁阁老这些位置,虽然现在都改名字了,但可一直都是清流的地盘,谁能想象一个衙役最后当上兵部尚书?或是以前的行文书吏摇身一变成了吏部天官?

    照现在的发展,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出现,从皇帝并没有对姜田擅自许诺而大发雷霆来看,张皇帝显然早就想这么干了,只是时机不对,才没有推广而已。所以张韬的这个表态很重要,这直接导致了姜田改革由试验升级成了皇帝的意愿。

    其实这项制度真正引起争议的还不是给了小吏一个升职的通道,天下那么多读书人,以后普及了小学教育,想做官就还要再考一次试是必然的结果,真正让现在的官员们担心的,是科考以后完全变成了学历考试,你哪怕考个状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