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七节、东风与西风(第1/3页)  擎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这还只是中国不会爆发资本主义革命的众多原因之一,所以张韬和姜田本不用担心资本的崛起,但是他们突然发现最可怕的不是资本夺权,而是现在这些勋戚c贵族们如果和资本搅到一起,在国家不遗余力打击地主士绅阶级,没有一个势力可以牵制他们的时候,会让这帮人钻了空子架空中央,这样一来汉末那样的内斗时代将会重新回归。[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网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虽然最后一定还能回归一统,但本来领先的时间优势也就将不复存在。张韬的一意孤行让姜田不得不破戒,担忧军队经商又无处弄钱的他就这么纠结着。

    什么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就是了。哪怕是多了三c四百年见识的穿越者,在人性的这个大前提下也没有任何掌握时局的能力。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那么几个牛人,曾在短暂的时间内引导人的来达到自己希望的执政效果,这些人无一不是开创了历史的改革家c教育家c政治家c军事家从周公到新中国太祖,他们的丰功伟绩数不胜数,却又都无可奈何的在人的面前功败垂成。至于理学提出的存天理c灭人欲,那就是个祸害中国六百多年的黑色笑话。

    对人心把握最成功的应该是管子,这个奸商转正的国家总理,巨细靡遗的从方方面面对国家的治理标准提出了自己的原则,甚至精细到了福利政策过于宽松,会引起民众惰性从而失去上进心这种程度。但是齐人之福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齐国虽然在春秋称霸,却并没有统一中国,齐国人在享受高福利高收入的时候,其实是在剥削其他列国的民众福祉。也就是说剥削依旧存在,只不过剥削的是外国人而已,这一点和现在的美国极其相似。而大一统的秦帝国显然不再具备这个条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剥削来剥削去最后都是自家的民脂民膏,最终都逃不过官逼民反这个套路。

    中华但凡是大一统的王朝最后都栽在了这个上面,南宋的北伐失败也和南人文官不愿意背上北方那个烂摊子的包袱有关。所以当姜田走进中华帝国的决策圈之后,表面上一直在为了提升工业生产力而奋斗,但他更清楚过高的生产力与实际消费能力脱节,最终只会是引发经济危机,转嫁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同欧洲一样掠夺一块殖民地,靠着压榨外族来保证自己的收益。张韬畅想着如何征伐天下的时候,姜田只是在算计着怎么利用中国的军事力量来经济殖民,可以说这是两人执政理念的根本冲突。

    姜田一开始就打算利用贸易和战争,从全世界攫取财富供给中华。至于解放全人类这种伟大的目标,用一句政治的语言讲出来就是:“我们尊重别的国家和民族自由选择政治体制的权利!”实际就是将剥夺的对象换成外国人,而张韬却在内心中有个天下大同的梦想,做梦都希望革命的红旗能插遍全世界。这个梦想很好,但并不现实,一旦没有了被剥削的阶级,那就说明绝大多数的阶级都在被剥削,想当年华约国家就是因为国民福利太高导致入不敷出,没钱进行产业升级,财政根本性的崩溃,最终平均主义变成了均贫主义,就算没有美国人使坏,也早晚会走向灭亡。

    在原来的那个时空,太宗大人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及时的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果断的放弃了一些原本由国家全额支付的福利,甩掉了这些“包袱”并付出了一定的市场之后,终于完成了产业升级并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可在这个被称为“改革阵痛期”的时代,绝大多数无法适应时代变革的中国人都变得一贫如洗,少数头脑灵活的人却借机一飞冲天,更别提某些借机以权谋私的,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恐怕也是太宗所始料不及的。哪怕他当年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但是又有几个人能有如此高尚的情操?最终还是要由国家机器在征收税金之后再进行福利分配。

    就算没经历过“三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