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章 旌旗可望暗波生(第1/13页)  大唐双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北邙山之战后,王世充一度患了“恐唐”症,缩在洛阳城内不敢出战。这正合了李世民之意。其后几天,李世民与李靖、薛收等一起筹划,继续四面包围洛阳,圈子越来越小,洛阳渐成孤城。尤其是罗士信更是战果累累,接连拔掉了最难的硖石堡、千金堡,李世民对其就更为喜爱,接连为其表功。就其独当一面的智勇之功,着实强于昔日瓦岗诸雄,小小年纪便有如此修为,让人敬佩。无论公开场合还是私下里,李世民在众人面前都是威严肃穆,唯独与罗士信在一起时谈笑风生,找回一些童真之乐。

    其中,在攻取千金堡时,千金堡守军知唐军锐不可当,便采取了坚守不出的战略。众人无法。罗士信先是围困了一些时日,忽在一天夜里故意指派一百多人抱着几十个婴儿,全都聚集在千金堡下。几十个婴儿啼哭不止,引得敌军纷纷登上城头查看。

    这些敌军一看,发现都是身着百姓服装的人,一个个抱着婴儿,提家携口赶来千金堡,却在靠近千金堡时顿时喧哗起来,纷纷道“我们是来投唐军的”,“听说罗将军在附近呢,怎么没看到呢”,“大家弄错了,这不是唐军,这是千金堡”,“千金堡?那罗将军在哪儿啊”,“这一路上没看到罗将军啊,连半个唐军也没见着,是不是他们已经撤走了”……一阵喧哗后,这些“百姓”竟都向相反的方向走去,阵型杂乱,彼此之间偶尔磕着了碰着了还不时传来叫骂声和劝解声,总之,纷乱无章。

    待这些“百姓”走远后,千金堡守军赶紧派人出城查看,果然没看到罗士信。他们以为罗士信已经撤走,便起了从后偷袭的主意,倾巢而出追赶罗士信。谁知罗士信早已在附近埋伏,趁守军打开城门之际,迅速冲入堡内,拿下了千金堡。也由此,大家都笑称罗士信是靠“婴儿”得了千金堡,戏称他为“婴儿将军”,罗士信全不介意,欣然接受,还将其当成一种荣誉和奖励。

    自此之后,王世充就更不敢公开与唐军对峙,日日缩在洛阳城内,就盼着有一天唐军自己撤走。而李世民呢,自酌胜利在望,便命令唐军仍旧在城外坚壁围困,他不信王世充真能耐得了性子。现在,就是比较耐力的时候。双方都在牟着一股劲,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其实,在围困洛阳的这几个月,李世民也曾等不及而意气用事,命唐军对洛阳进行了几次猛攻,他就不信洛阳就真的是那么固若金汤,他相信他就是奇迹的创造者,别人能做到的他能做到,别人做不到他也一定能做到。然而,现实重重地敲了他一棍,就算王世充再民心尽失,再军心离散,再怎么笨再怎么蠢,可还是就靠着这座洛阳城让他半点儿好处也没捞着,反而损兵折将。李世民无奈,赶紧停止了围攻,老老实实地听从大家的意见,继续着围困的策略,他道:“不能让将士们这么白白地去牺牲。罢了,我就一直围着不放,就不信你不降!”

    但是,令李世民没想到的是,最先打破僵局的竟是他这儿。唐军东攻洛阳,本就是长驱直入,粮草供应本就是一大难题,幸好关中富庶,尚能维持。但眼看唐军在外已将近半年多,可仍无实质进展。前线无功,将士耐心渐渐消耗殆尽,朝廷方面也是接连躁动,那些真心为朝廷着想的和平时对李世民有意见的,都一起向李渊上奏折,都道怕再持续下去,洛阳不克不说,关中物资也要全部亏空,到时若前方失利,王世充再与河北的窦建德联合西进,大唐危矣!

    李渊一遍一遍地看着奏折,所述都大同小异,不禁心里也打起鼓来。这都半年多了,洛阳还是洛阳,一丁点儿的变化都没有,他甚至怀疑李世民到底有没有真心在打,以往可不是这样的情况,起码总会传出一些战果回来。而且,李世民带着数十万大军在前线,万一真的失败,数十万大军一去不回,那大唐可就真的只能任人宰割了。这时忽又想起李世民的好来,这半年多不知遭了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