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武陵蛮(第2/3页)  勒胡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打得比较困难乃至憋闷吧。     所以他故意沿江而行,自陷险地,要引诱应詹西来应战。可谁成想应思远也不是吃素的,只在巴陵按兵不动,且搜集船只,做出北渡之状。甄随一直走到洞庭湖远远在望,也没能调动敌军,恼怒之下,不禁又生一计。     于是他掉头就奔西边儿去了,绕过临沅,深入山地。     临沅乃武陵郡治所在,但所处的位置,却在全郡的最西北方,凭沅水而控平野,乃是南荆州(湘州)重要的粮食产地。临沅西去是沅南,沅南再向西,则地势逐渐拔高,丘陵密布,草木蔽天——大半个武陵郡,以及北方大半个天门郡,全都是这样的山区,古来便多蛮部,俗称为“武陵蛮”。     自东汉以来,历朝历代,都有发兵入山平蛮之举,其中能够取得全胜,从而保证十数年间太平的,只有两将,即后汉之马援和东吴之黄盖。陈剑觉得,即便你就出身其中,就咱们这些兵马,加上荆州尚未底定,湘州还在敌手,想要做第三人,难如登天啊。可是反复劝谏,甄随只是不听。     陈剑心说,这江南还没定呢,你就打算衣锦还乡了吗?未免太着急了一些吧……     其实甄随所用的,乃是曩昔夏侯渊破韩遂之策——虽然他未必知道那桩古事,但既是蛮部出身,对于同族的心理总归能够窥察一二吧。果然,应詹麾下诸蛮听说华军入山,有平蛮之意,全都慌了,纷纷跑去恳请应思远西归应战。应詹劝慰道:“此特意诱我前往,谋图以逸待劳也,我若西归,必为敌寇所破——卿等勿忧,华军南渡者不过孤军,安能长久盘桓于山间啊?遑论攻伐卿等之寨。”     然而诸蛮不听,有人说:“闻甄随本出我族(因为他改了名字了,所以具体是哪家出来的,没人知道),则于诸寨位置必然熟悉,便不能久盘桓山中,破一二寨应不为难……”若是赶巧他就去打我家的寨子呢?岂可不赶紧回救啊?     还有人说:“甄随一勇之夫,岂有远谋?不过因我等为使君效命,乃欲屠戮我族泄愤,并警告不得相从罢了。使君可急领兵西进,有我等为向导,再加诸寨策应,必能将其尽数伐灭于山间——倘若能够擒杀甄随,华人必然胆落,岂不强过在巴陵枯坐么?”     而且不等应詹下令,部分蛮部就主动撤了,急匆匆返回自家山寨镇守。应思远无奈之下,才只得率部西行,原计划先在临沅城内歇息一两日,以觇敌情,但当不得诸蛮苦苦哀恳,被迫才停了半日,就在形势尚不分明的情况下,继续向西。     结果军才入山,迎面就撞见了华军。甄随亲率有山地作战经验的七百勇锐正面搏杀,而使陈剑率余部下平,兜抄至晋军之后,两向夹击。在此之前,他就已经挑了两个弱小的寨子,轻松攻破,一方面安抚蛮众,说:“老爷就是汝等同族,如今仕华为上将,天子言听计从,即便将来划武陵、天门两郡为我蛮部之地,让汝等公推一二人充任郡守,也是好商量的。”     ——当然啦,这都是谎话,以甄随对裴该的了解,即便恳请裴该把这两郡封给自己,或让自己做其中一郡之守,裴该也不会答应。     另方面,甄随押了两寨耆老到阵前,大声呼喊,招呼同胞。蛮兵因此慌乱、疑惑,不少人直接就开了小差了——我得赶紧回去瞧瞧,我寨有无被兵受损——而湘州偏远贫瘠,应詹本部晋兵其实并不算多,就此而被华军前后夹击,一鼓而破。     应思远被迫退入沅南。甄随使陈剑逼城而寨,监视敌军,他自己又领着十多人进了一回山,或威逼,或利诱,或拉关系、套交情,很快就又扯拉出来两千多蛮兵,驱之猛攻沅南县城。应詹苦守五日后,城池终破,乃被迫自刭而死。     消息传到洛阳,裴该暗叫可惜——甘卓老耄之辈,名过于实,还则罢了,应思远才刚五十出头啊,为人清廉,颇有政声,足任一州之牧,却终不能降我华……那王含怎么就不肯自杀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