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谋夺五校(第2/3页)  勒胡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裴也!”

    说话间,朱飞也背着双手,一步步凑将过来,不过梁芳原本就没打算避开他,于是继续开导明达:“去岁‘易车驾’等谶,固然是羯贼欲施离间之计,然而大司马雄踞关西,复取河东、平阳,其势莫强,其威莫大,则其一旦归洛,夺取宿卫,便成景皇帝、文皇帝在曹魏时之势也,岂可不防啊?”

    明达闻言,不禁愕然:“安能以二位先帝,比拟裴大司马?!”其实言下之意:你说大司马有擅权之志,甚至于将来会以裴而易司马,这、这不至于吧。

    梁芳叹息道:“人心相隔,谁敢断言?是故今裴右卫来,荀氏才急将五校交于明君手中,专为保障宫禁,不使天家权柄,彻底外落。”随即再次瞥一眼朱飞:“试问若有万一,二位可肯死君么?”

    明、朱二人当即拍胸脯:“我等自然忠于陛下,何须梁公试问啊?”

    要说阉宦这个团体,就理论上来说,确实是最忠诚于皇权的——虽然未必忠诚于某位皇帝个人。因为宦官无根底,又普遍受士大夫的歧视,他们想要搂钱、搂权,就必须得紧靠着皇家,倘若皇权弱于臣权,自然阉宦们就一辈子都只是普通婢仆,根本掀不起任何风浪来。

    所以皇帝也往往因此而信任阉宦,甚至

    于特意剥夺部分臣权,以授宦者。当然啦,宦官集团假借皇权,抖起威风来,反倒时常架空甚至于擅自废立皇帝,因为他们要的是皇权撑腰,皇帝在多数情况下,仅仅只是皇权的招牌罢了,换之无碍。

    梁芳正是因此,颇为尊重明、朱等宦官,并且也逐步培养起了对方的信任。他虽为士大夫,其实更算外戚,外戚夹在朝臣和内宦之间,算是皇帝半拉私人,亦须皇权为依靠,所以历史上,外戚和内宦勾结的情况,普遍比反目、敌视为多。

    由此梁芳便将自己近日来所思所想,详细对明、朱二人陈述了一番:“天子尚在青春,天下又未静谧,方倚仗于外臣,是故暂失权柄,只能垂拱罢了。待得羯贼殄灭,天下大定,唯归政于天子,社稷始能长治久安。昔武皇帝大权在握,乃成盛世,孝惠、孝怀为外臣、外藩所挟,国家几乎倾覆——二君且思,是否此理啊?”

    明达连连点头,朱飞却心说:孝惠皇帝之所以太阿倒持,主要还是外戚搞出来的妖蛾子吧

    却也并不开口辩驳,只是任由梁芳继续说下去。

    梁芳道:“然而外臣既然把持权柄,岂肯轻易归政于君王啊?我等唯有因势利导,斯可致君尧舜。倘若大司马果成尾大不掉之势,则去之必难;唯裴、祖、荀等外臣相互拮抗,天家方有望渔翁得利。即以今日言,五校绝不可落于裴氏之手!

    “本来我等虽有忠君之志,终究官卑职小,难以运筹,天幸皇后有身,必诞太子。则若待十月分娩,正位东宫,天家之威必然大振,士庶无不望其世世相继,永保太平,无论大司马还是祖骠骑,都不敢再起妄心了。我方才说紧要关头,不是指羯贼逼近,而是指皇后尚未产育啊——二公可明我心意否?”

    朱飞心说只要有了太子,自然权臣不敢再起篡意?你这天真的想法究竟是打哪儿寻摸来的啊?不过梁芳所言,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司马邺膝下空虚,就算想要提振权威,恐怕也很难办到,而一旦有了明确的继承人,或许部分朝臣、士人之心,就会稍稍偏向于天家了。所以他也不去纠正梁芳,只是问:“梁公因何而知,皇后腹中确乎为天家嫡子,而非公主哪?”

    梁芳神神秘秘地一笑,说:“我专为此事,求问过吉友大师(帛尸梨蜜多罗),以及魏大家,皆云皇后此番,必然生男!”

    其实魏夫人压根儿就没给准话,帛尸梨蜜多罗更是不管看相、占卜那种鬼花样的,“必然生男”云云,纯出梁芳一厢情愿的脑补。

    但那两位高人的名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