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高祖必以溺浇之(第2/4页)  勒胡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取一题,这普天下有几个人能够回答啊?随即听说只须选择专修的一门作答,这才勉强放下心来。

    辛怀远本人擅长的是《尚书》,此外对于《诗》和《易》也有所涉猎,当下为炫本事,便即连答三题。

    然后第二场是“制试”,给出了三道题,择一回答。题目用大字写在木牍上,遍示众考生,辛攀一瞧,分别是:

    为邻郡乡农侵占本郡水田事,试代本守行文邻守;为本县之令试作劝商文;试为汉高祖拟讨黥布檄。

    辛攀不禁咂舌,心说这题目出得很有水平啊,不但覆盖了官吏任事的多个方面,非普通读死书者所能作,而且分明还暗埋了陷阱哪!

    什么陷阱呢?好比说第一题,看似简单,貌似只是极普通的公文写作,但问题是,你不能简单地向邻郡太守通告此事啊,也不能指点对方该如何处理。考虑到相邻两郡的和睦,必然明确指出百姓争田所可能造成的恶果,然后在对方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给出数款建议来,并且行文不可过直,以免落人口实,也不可倨傲,不可谦卑,要体现出写信方和收信方相等的地位和品级。

    然后是第二题,自古以来,劝农文满坑满谷,这劝商文就找不到一篇,你抄都没处抄去。据闻裴公是比较重商的,但这是在特殊环境下,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所不得不行的下策,绝不能一味颂扬商业之重要,倒把民生之本的农业给忽视了。否则就算裴公满意,他麾下百僚能乐见吗?还不目答题者为异类,日后岂有容身之地啊?

    再说第三题,檄文本来好写,不过颂扬一番刘邦的圣德,再咒骂黥布辜恩寡义,狗彘不如罢了。但你必须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真正言之有物——刘邦圣德在何处?他和黥布是什么关系,有何恩怨?黥布因何背反?倘若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写出来一定是空话c套话,可以施之于任何时代,而不独见于汉初。

    辛攀略略摆头,左右瞧瞧,就见和他同试的这将近百人,有不少抓耳挠腮,分明是答不上来。见此情状,辛怀远不禁略略放下了心——这题目确实有难度,我不敢保证自己写出多么华彩的文章,但只要别人都比我差,那就行啊。

    当下撇了第二题——这三道题也可择一作答——把第一道的公文写作和第三道的檄文写作,全都一挥而就。

    好在每场考试都给足了一整个白天,除非你肚子里真是空空如也,否则不至于写不完。

    第三日是“策试”,考策论,同样给了三道题,可以任择其一。第一道题是论述华夷之辨,第二道题是分析关中情势,第三道题是比较晋胡的势力大小,谋求全面制敌之策,也都很有深度。辛攀主试的就是策论,因而这回不敢再炫耀了,只挑了自己最熟悉的关中形势,仔仔细细写了两千多字出来。

    三场考毕,由裴嶷c胡焱c郭璞等初评,然后把上佳者呈报裴该亲览。可能是题目出得有问题——其实在裴该看来,一点儿都不难啊,你若连这些问题都不能作答,哪有入我幕的资格——能够合式者十中无一。裴该打算把那些不合格的全都轰走,裴嶷劝谏道:“所有试卷,尽皆文通字顺,可见各郡国并无敷衍,所荐得当,至于是否合文约的心意,当作别论。

    “今文约初定制度,应者寥寥,若然大批沙汰,则何人还敢再来应募啊?即便无治国之才,能够文字晓畅,也可为刀笔小吏,乃请尽皆留用,以充千金马骨。”

    你大司马幕府又不是人多满溢了,法定的空缺都还有不少,况且作为留台,所需要的基层公务员那就更多。这些家伙即便没见识,没能力,起码日常文字应用没有太大问题吧,则充作各部门的书吏,以供驱策c奔走,足敷用了。

    裴该这才把将近百人全都留了下来,分部门录用。他本来就是分科考的试,事先说明了,对于三组试题,可以有所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