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6 章(第1/4页)  永乐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更是历来受人抨击。

    然而,以史家之眼光看之,明成祖朱棣自有其历史地位。明人焦(1392~1449)说:“高皇帝剪除凶残,鸿业未固,必须大圣人继起,乃能定之。汉唐宋统一天下,皆有太宗,乃克永世。” 王世贞(1526~1590)说:“太祖之后而功者,孰不知成祖乎?” 明人自有明人的立场。他们更看重朱姓皇朝的长治久安。对我们说来,即便是由于明成祖的功业而延长了明朝的国祚,也不是我们一定就要给他肯定评价的理由。皇帝姓朱还是姓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给人民带来什么,给历史留下什么。

    放眼看去,中国历史上似有一个规律xìng的现象。每当一个新兴皇朝建立,完成了统一事业,它同时带有的缺陷又注定了它迅速垮台。继之而起者,必须把前代皇朝所开创的制度完善起来,把它的缺陷克服掉。这时,便出现了一兴盛的较为持久的新皇朝。你看,秦经百战统一天下,而失于役繁政苛。汉起而代之,承秦制,以黄老无为之治得以安天下。隋继战乱而兴,而失于荒yín奢侈,唐承隋制以“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出现了“贞观之治”。后周虽经改革,已具统一气象,但因未能削除武臣擅权而失败。宋继之,剪除藩镇,强干弱枝,从而完成了相对的统一,建国达三百余年之久。朱元璋建立明朝,其制度可算完备,但用刑过繁,分封过侈而又文武失衡,朱允强行推进政治转轨,却引起了内乱。朱棣以藩王夺位,削弱诸藩势力,文武兼用,强化中央集权,使明祚延至二百余年。这样纵观下来,朱棣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不是比较清楚了呢?朱棣虽非开国之主,但也并非继体守成之君。对于明朝,他承袭了朱元璋开创的制度,并把它置于更巩固的基础之上,虽无开创之功,却走了关键xìng的一步。当然尽管政见不同,这一步朱允或其他什么人也要走,但朱允跌倒了。而朱棣则以此成为明朝历史上的关键人物,从而也以此,对于中国历史,成了一个重要人物。经过朱棣,完善了中国君主宗法制度,奠定了明清两朝的政治格局。

    附录:朱棣年表

    朱棣年表

    1360年 庚子 元至正二十年 宋龙凤六年四月十七日生于应天(今南京),1岁。

    三月,朱元璋征浙东名士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应天。

    陈友谅杀徐寿辉称汉帝,攻应天,大败。

    1361年 辛丑 元至正二十一年 宋龙凤七年,2岁。

    正月,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

    1362年 壬寅 元至正二十二年 宋龙凤八年,3岁。

    三月,明玉珍在蜀称帝国号大夏。

    1363年 癸卯 元至正二十三年宋龙凤九年,4岁

    三月,刘福通战死,朱元璋挟小明王居滁州。七月,朱元璋败陈友谅兵于鄱阳湖。八月,陈友谅死,陈理于武昌称帝。九月,张士诚称吴王。

    1364年 甲辰 元至正二十四年 宋龙凤十年,5岁

    正月,朱元璋称吴王,仍用龙凤年号。二月,朱元璋伐汉,陈理降,两湖、江西原陈友谅属地多归降。

    1365年 乙巳 元至正二十五年 宋龙凤十一年,6岁

    二月,李文忠破张士诚军。十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攻取江北张士诚辖区,取泰州,围高邮。

    1366年 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 宋龙凤十二年,7岁

    二月,夏主明玉珍死,明升继位。五月,朱元璋传檄攻张士诚,称白莲教为妖言。八月,陈友定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十二月,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舟沉瓜步,小明王死。龙凤政权结束。

    1367年 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 朱元璋吴元年,8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