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3 章(第1/4页)  永乐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伽马航海,到达印度卡利卡特

    船4艘,最大排水量120吨,船员 约160名

    1519年,晚114年,麦哲lún环球航海

    船5艘,最大排水量130吨

    郑和航海时,阿拉伯人曾画下郑和的宝船,后来美国人又把郑和宝船与哥lún布的船进行了比较,以证明二者大小悬殊。

    郑和航海导航使用航海罗盘和过洋牵星术。航海罗盘指针以灯芯草扎住,浮于罗盘水内。虽有风波不易脱落。罗盘分24方向,48指向,每指向7.5度。过洋牵星术靠日月升落辨别方向,靠测星体高低度量远近。其法以大小12片牵星板测量,在太阳升起前和落下后的12分钟内所谓“晨昏朦影”时进行测量。里程计算则以更为时间单位,每一昼夜分为10更,每更行程约合16.2210.81海里。各船之间的联络,白天看旗,夜间看灯笼,雾雨天听锣鼓音,还使用信鸽。

    5.郑和航行到了哪里

    郑和所下之西洋,一般说是印度洋。当时东、西洋在什么地方分界呢?

    不同时期所说的东、西洋范围不同。明代初期,郑和航海时所谓的东洋、西洋,继承了元朝的说法。郑和所指的西洋,应该以随同郑和一起下西洋的马欢所说为准。马欢在其《瀛涯胜览》一书中“南渤里国”条写道:“国之西北海内,有一大平顶峻山,……名帽山。其山之西亦皆大海,正是西洋也。”所指大平顶峻山,是马六甲海峡西口的韦岛(Pulau we)。那么,韦岛即是当年东西洋得分界,其东为东洋,其西为西洋。

    郑和出航一般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江苏太仓刘家港,编队集结出海,驶向福建长乐县太平港驻舶,等候东北季风,冬天,从福建闽江口五虎门开洋远航。郑和下西洋第一次。经南中国海占城(今越南归仁)爪哇(在今印度尼西亚)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旧港、阿鲁、苏门答剌、南巫里(以上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岛)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小葛兰(今印度奎隆)柯枝(今印度科钦)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返航。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船队还到过渤泥(今文莱)、暹罗(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以上。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到过淡马溪(今新加坡)、加异勒(在今印度半岛南端东岸)阿拔巴丹、甘巴里。

    第四次航行,到过彭亨、急兰丹(在今马来半岛)、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忽鲁谟斯(今伊朗波斯湾口阿巴斯港格什姆岛),跨越了印度洋。

    第五次航行,到过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不剌瓦(在今索马里)、麻林(今肯尼亚马林迪);祖法儿、阿丹、剌撒(在今也门),以上。

    第六次航行,到过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幔八萨(今肯尼亚蒙巴萨),以上。

    第七次航行,从竹步再向南,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

    当时说,郑和七下西洋,所历“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永乐年间,郑和所到过的海外各国,派使臣来华的就有318次(不包括朝鲜、日本、琉球)。有四个国家的11位国王亲自来华,有泥(在今加里曼丹岛)国王、苏禄(在今菲律宾苏禄群岛)国王、满剌加(在今马来西亚)国王、古麻剌朗(今属菲律宾)国王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6.郑和下西洋影响深远

    永乐四年(1406年)郑和的船队来到爪哇,正值爪哇东王与西王相攻杀。东王战败被杀,属地为西王吞并。郑和船队经过东王治所,官军登岸贸易,竟有一百七十人被西王都马板兵杀害。郑和为了自卫,刚要兴兵致讨,西王闻讯赶忙遣使到明廷谢罪。由于都马板遣使表示谢罪悔过,朱棣决定“止兵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