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3章 明争暗斗(第1/2页)  官道之步步高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市长办公会议上,郎茂才提出了开发建设青北生态城的设想和规划,并决定自己亲自兼任青北生态城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

    很显然,郎茂才要将生态城开发建设的主导权抓在自己手上,如此,不仅可以顺理成章地将其纳入自己的政绩簿,甚至隐然要把生态城营造成他的独立王国。

    伊海涛当市长的时候,抓了一个沿江商贸圈建设,然后顺利地升任了市委书记,在市委书记的任上,又建成了一个江北经济开发区,如今又升任了副省长。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有过这么一条升官的轨迹。

    抓政绩工程,除了造福百姓,自然也会助力官员们的仕途。

    有种说法,勤政又廉政的官员,只需要政绩;勤政而不廉政的官员,既需要钱,又需要政绩;既不勤政又不廉政的官员,眼里就只有钱。

    开发建设青北生态城的提议一出,得到了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首肯,青原社会各界也是好评如潮。

    不过,很快又出现了一种声音,说为了青北生态城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应该让市委书记叶庆平出任领导小组组长。

    市委书记伸手抓主导权,郎茂才不好硬抗,便想出了以退为进的招数。

    在市委常委扩大会上讨论的时候,郎茂才主动提出设一正一副两个组长,分别由叶庆平和自己担任,而领导小组内设的办公室主任一职,则由他自己兼任。

    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是负责具体工作的机构。

    一般情况下,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秘书长担任。

    郎茂才的如意算盘,就是让出组长的头衔,把实权抓在自己的手里。

    毕竟叶庆平是市委书记,不可能事必躬亲,郎茂才身为唯一的副组长,又兼任办公室主任,不怕被他抢了风头,干好了,有何天影出面帮忙说话,就像外环线道路改造工程一样,政绩还会算在自己头上。

    叶庆平与郎茂才,一个出身于省委组织部,一个出身于省委宣传部,理论水平都很高,说到抓经济工作的能耐,属于半斤八两,经验和手段都不够丰富,可要论起官场之术,却都是一不二的“核心”。

    从郎茂才的角度来看也是一样,正处级的区县和部门一把手当中,大多与郝建成、林海峰、常胜利、金作佳、廖有朋等老青原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没有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唯一跟得比较紧就是青北县委书记欧阳健。

    欧阳健是从基层上来的干部,干事的能力不差,他从副乡长到乡长,再到镇党委书记、副县长,县长,最后接替靳若冰当上青北县的县委书记,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是不可能走到这一步的。

    还有一个头疼的人是楚天舒,常委扩大会议之后,他身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布置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尽快搭建生态城管委会的班子,通过和靳若冰和简若明商议,他们推荐的是青北县的县长余志谦和市府办的主任范亦兵。

    范亦兵自不必说,早年在市国资委共过事,后来楚天舒外派南岭县,推荐他担任了伊海涛的秘书,在机关工作多年,也有意出去主政一方,伊海涛临走之前,也跟简若明、靳若冰等人交代过,希望合适的时候,给他一个机会。

    余志谦是青北县土生土长的干部,为人正直,踏实肯干,原则性强,在县里的口碑不错,深受干部群众的拥护。才刚过三十五岁,正是干事的年纪,只是人本分,不太会投机取巧,给领导的印象是,干劲十足,魄力不够,不太适合当主官。

    这年头,官场上的老黄牛已经不吃香了,干部光能干不能说,也是一个弱项。

    说到底,像余志谦这样的官员,只知道埋头干活,不懂得跟班站队,做到县长几乎就触碰到了仕途的天花板,再想往上走,高层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