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65 章(第1/4页)  霸世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流通货币等价的新货币,就拿像阳林这样的大户来说,手上就掌着几千万贯,光他一家的钱,让开矿的民工慢慢挖就得挖几年才能挖出造这么多钱币的矿石,李二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也太小瞧百姓们手上的存钱量了,储存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渊远的美德,从有金银铜币开始,货币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流通了几千年,每年都在不断的开发,新铸,又何止几千万贯之多,阳林粗摸着估计,如果将所有金银铜都归纳为货币的话,大唐本国至少就有价值十亿贯以上的货币,至于外国的,还有珠宝等有时候也被当成货币的东西还不计算在内,李二要是想全部用新矿厂产出的金银铜新币换旧钱币,造到他死也不行,回收旧币造新币是必然的,这样最多几年之内就能够完成,毕竟,光只是回炉铸造的话,大唐的工匠一年造几亿货币出来也不成问题。(未完待续。)

    第247章军火贩子的演绎

    徐江蒲与阿倍久长双眼之间的怒火似乎以实质在燃烧,禄东赞和盖苏文两位则大有深意的对视了一眼,作为大唐邻国中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的掌权者,他们的眼界自然要高于其它人,且不说巨无霸这样的大船到底有多么强大,李世民一抑一扬间轻易而举的就将两个有利益争端的国家挑拨起来,就这份权谋手段也是极为高明的。

    阳林早就知道李世民有当影帝的潜力,他只是稍微点出了其中的道道,具体的计谋当然是李世民制定的,如果说水轮船会引起两国相互戒备倒是实话,可要是想让两国彻底开战,恐怕还有些难,李世民不用谋则已,一旦用了,当然会叫他们yù罢不能,南夷国的窦鹰山占了了解大唐军事实力的先机,做了第一个表态的人,料定李世民不好拒绝,会顺势给他们些好处吸引别国建jiāo,他的谋算算是得逞了,倭国则是没脸没皮的想跟大唐拉上关系,争取海上实力第二的可能,无疑大唐是第一的,他们只能争第二。

    “除此之外,我大唐还打算在长安城内兴建长安书院,年后动工,一年之内初步落成开院收徒,书院所授,皆乃我大唐中兴之道,如工匠技艺,算学经商,冶炼制造技术,各种学科五花八门,甚至连最重要的科技都有教授,院长由朕亲自担当,首席教授则由将作大匠古月刀文先生担任,当然朕只不过是挂个院长的名头而已,不过古月刀文先生的本事,诸位大使在长安这些时日恐怕也应当是听说过了,能得他传艺,自然不是简单的事情,朕有意书院开院之日收些外国学子,以扬我大唐海纳百川,包罗万象之名,不过,外国学子求学期间一应费不低,你们想学的话要自行承担,当然,毕业以后,所学之才能技艺也可带回你们本国,我皇皇天朝得以中兴,自然也不会让你等小国沦为落后蛮夷,不过这学子的具体数量嘛!却是不能太多,毕竟我大唐本国人口之巨,已是有学子无数,所以朕决定,依旧是按照贸易额度来拟定各国能够来我长安书院学习的学子数量。”

    李二讲了半天,中心思想其实还是在说谁跟大唐做的生意大,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好处,入长安书院读书这个好处实在是太巨大了,一个学习了大唐所以工艺技术,甚至玄之又玄的叫什么‘科技’的人才的价值简直太高了,有东西十大厂珠玉在前,只要学会其中任意一厂的制作技术,便能瞬间改变一个国家百姓的生活,这由不得各国使节不动心,尤其是会为了名额,尽量抢夺与大唐贸易额度的倭国和南夷国,他们想要有更大的贸易额度,就必须要抢占更大的事情,这就会让他们的矛盾变的更加激烈。

    当然,除了几大强国之外,其余诸多小国本来就是派来的王子头人什么的贵族为使者,有些短视的,不过是看到了一个留在长安继续享福的机会而已,如果自己在长安就学,那么不就可以在长安这个花花世界多留几年了么。

    闻言眉头皱的最紧的是禄东赞和盖苏文,他们见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