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1、春耕仪式(第1/2页)  大富翁闯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汉代还是非常注重农耕的,大概从汉文帝开始,每年春耕时分,天子都会亲自耕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正是有了文帝对生产的培育,才有了汉武帝的武功。不过等到武帝末期,已经把前期的家底败得差不多了,也没有能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了,不得不休养生息了好长一段时间。

    而今天下大乱,人民流离失所,汉朝的皇帝连自己的生命都保不住,也没有谁有那个心思去发展生产了,所以流传多年的天子春耕仪式,已经多年没有人听说过了。

    不过,在这个三月初三的日子,北方一路乞讨过来的上千流民,却见到了大官亲自耕田的景象。

    刘琦在上千军士的护卫下,亲切接见了要来投靠的流民,拖家带口的,足足有一两千人。与徐庶等人考虑军需的角度不同,在刘琦看来这些都是优质的劳动力,有了这些南下躲避战乱的人,南方的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诸位,董卓为乱,中原涂炭,大家一路南来,可想吃了不少苦头。”刘琦先是一番慰问,接着道,“只是荆南三郡初定,还有各路诸侯虎视眈眈,本军也没有余粮,想要收留大家也是有心无力啊!”

    刘琦这一番话简直将流民的心思打入谷底,要不是有一千军士在旁边手持刀剑,说不定就要当场哗变,闯入军营抢粮了。

    叽叽喳喳半天,才公推出三位长者与刘琦说好话,“将军仁德,威名早就传遍荆南。这一帮流民,皆是来自于颍川c司隶一带的农民,因战火久久不息,不得不抛弃家园,一路南逃。只是荆州北方人口众多,没有多余的土地安置小人们,因此被蔡瑁驱赶,又无法回中原,只有一路南来,幸得大公子平定荆南,地处地广人稀,还请大公子大发慈悲,收留小人们,留条生路。”

    一时间,老小妇孺,哭声震天,闻者流泪。

    刘琦也只是装装样子苦苦穷,免得这些流民期望值过高,避免升米恩,斗米仇的情况,此时见已经成功将他们的要求降到只是收留的程度,便借势说道,“都是大汉子民,何分南北?只是黄祖入寇在即,我军也无余力供养如此多人啊!”

    诸葛亮等人对望一眼,没有听说黄祖开战了啊?只是当着这许多外人,不好说些什么。

    三位老叟见收留有戏,便一起磕头道,“只求大公子开恩收留,以后生死,自安天命。”

    既然认命,刘琦也乐得做个大方,“岂会让各位父老衣食无着?刘某已经安排了二十车粮食,还有一些稻谷种子,各位父老节衣缩食,应该能够撑到夏粮收获。只是苦了军营中各位将士,只好饿几天肚子了。”

    刘琦话都说这份上了,流民们也不好再提要求了。这就比如一个绝境中的人,本来已经饥渴难耐,数日没有进食了,偏偏有人送来一块食物,就算是猪吃的也是高兴啊,毕竟能救命呢!刘琦先是断了流民们的希望,然后再给他们点甜头,自然大家欢欣鼓舞,感恩戴德。

    “这洞庭湖方圆千里,良田很多,今日我教大伙耕作之法,相信糊口是没有问题的。”刘琦授人以渔。

    很快,军士们在山脚下布置起一块空地,牵来几头牛,备好了铁犁。

    北方来的流民散开了,惊奇的看着刘琦。

    “南方的铁犁会比咱们颍川人还用得好?不是说南蛮子都是刀耕火种马?”

    “嘘!小声点,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别叫人家南蛮了,当心你的脑袋。”

    “这刘大公子祖籍北方,是汉室宗亲,会耕田有什么稀奇?”

    三叟中花白胡子的老人是司隶人,感叹道,“老夫董耘已经九十岁了,还是十几岁的时候远远的望见过春耕之礼。好多年没有见过皇室的人耕田了。”

    旁边的老者道,“董老说的不错,自汉文帝亲自春耕,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