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15.性命双修(第1/3页)  伙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115.性命双修

    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是儒、佛、道三教。儒家追求成圣,佛教追求成佛,道教追求成仙。从早期的情况说,儒家注重修养道德人格,佛教注重解脱人生痛苦,两家都偏重于心性,而忽略了身体;道教则偏重于健身长生之道,而忽略了心性。后来道教吸收了儒佛两家的心性^学说,又发扬了自家传统的养生学说,遂形成了性命双修的炼养理论。

    道家和儒家一样,都是本土产物,是从数千年的中华历史中提炼出的一种文化精髓。道家乐生、贵生、重生、追求长生,所以它是现实主义,敢于面对、泰然处之,这正是道家最具特色的地方。在道家关于性的学说中性命相依,命为重。道学用油灯作比喻,灯油是命,灯光是性;有灯无油,灯就不能发光;徒有灯油而不能发光,则不能显现油灯照明的作用;修道之意也就是在教人积足油量,并教以点灯之法,则人生必然充满光辉。

    所谓性命双修,也就是男女双修,而道教关于性命双修的理论,就其一般原则而言,既可以用于道教信众,也可用于世俗人群;既可以用于古代社会,又可以用于现代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人因为生在这个竞争激^烈、道德淡薄的社会,除了独善其身,更应该重视性命双修,因为现代社会在精神状态和物质状态都出现了严重的病态。

    精神方面由于从上到下都缺乏信仰和理想,趋向于功利实用和短期行为,生活日益浅薄化和狭隘化,使得人心浮躁;而物质方面主要是因为环境恶化、不^良嗜好以及过度享受而造成生命体质的损害、生命力的脆弱和各种疾病泛滥。于是我们就能看见上层开始重视国学,基层也开始练习太极拳,其实也就是一种形式主义,根本治标不治本。好笑的就是,自己国家乱象一片,却向世界派出了无数的孔子学院,无怪乎不是被人家赶回来就是偃旗息鼓呢,中国道教的理论就是,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双修,是道教典籍中的一种名词,也是一种理念。道教的最高追求是成为天仙,并且长生不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既重视心性的磨洗,也要重视身命的修炼,这就是性命双修。在内丹修炼中,道家认为,人的体^内有两种气,谓之阴阳,谓之铅汞,谓之水火,谓之坎离,谓之龙虎,这其实只是不同的称谓而已,修道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两种气达成和^谐,就是太极八卦表现出来的阴阳交融,而阴阳表现在人的身上就是男女,于是就衍生出了男女双修之法。

    而因为佛教追求的是来生,所以是理想主义。内地的佛教是不承认男女双修的。按照《大佛ding首楞严经》的说法: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毕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认为男女双修是一种魔法。

    在西^藏与当地民间信仰相结合成为藏传密宗佛教(俗称喇^嘛^教)作为佛教的一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与其它教派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与内地的所谓正统佛教相比,内地佛教以理论探索为主,藏传佛教以密教为精髓,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俗信为其主要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印契(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结合的修行方式。

    在藏传佛教里,有一欢^喜^佛是做为修炼的一种调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机缘,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经上的话来说,叫做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她以爱^欲供奉那些残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后再把他们引到佛的境界中来。有趣的就是,在中原的佛教故事中,观音菩萨常常也会化身为市肆中美貌的女子勾^引那些贪欲之人,以此来警醒尘世的虚幻。

    只是受儒家伦理的限制,内地佛教在表现这种题材时一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