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铁局巷(第1/2页)  伙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5.铁局巷

    海珠北路的内街小巷很多,其中有不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声赫然。仅就福泉街而言,就有福泉一巷、福泉二巷、福泉三巷、福泉四巷、福泉新街和铁局巷,而那条六榕寺附近很不起眼的铁局巷,就曾经是明清两朝钢铁管理机关的旧址。

    明代的佛山曾经是国仅次于遵化的第二大冶铁基地,所产的生铁,供应江西、湖南、湖北等七个省份。为了加强管理,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朝廷就在羊城设置铁厂,但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钢铁厂,古人称为铁厂的是属于盐课提举司管辖的铁税征收机关。铁厂设立后不久,当年就收铁税白银8290两,到了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广东省产铁27633333斤,为国所瞩目,清朝就将该铁厂改为铁局,所以这条街被称为铁局巷。

    海珠北路一带从古到今就是羊城繁华闹市和贸易中心。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1736-1795),有一个姓黄的道士就在当时的海珠北路的元妙观的观北发掘出一艘深埋地下的古船,据考证认为是唐宋时代的外国洋船;1978年,在铁局巷出土了明代四爪铁锚,高3.4米,广东省志船舶工业志称此铁锚反映了明代的羊城造船具有很高的水平。四爪铁锚是中国独创的船舶的系泊工具,后为世界各地所采用,日本人称之为唐人锚,西方人也称之为cat,cat就是猫,也就是锚,透露了中国的四爪锚向外传播的信息。

    在明代,广东是国的重点产铁区,为明廷设立的十三个铁冶所之一的阳山铁冶所,产铁量就占到国总产量的百分之十,那个现陈列在羊城博物馆里面、铁局巷出土的明代四爪锚的锚爪、柄分开锻造后再用半圆套扣牢,并用焊接工艺,不仅反映了当时极高的技术水平。而且也足以证明当时羊城一带航海业的发达,说明了古代广东尤其是羊城航海业的发达。

    明清两代的时候,羊城的铜、铁、锡、金、银五金业已经处在国的先进地位。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记述:当时羊城有专门炼铜鼓师十余人,铜鼓生产之后,须经他们亲手处理,才能发出响亮的声音,其法绝秘,传子而不传女,锡器以羊城所造为精良,铁冶亦然,有苏州样,广州匠之类的谚语。

    铁局巷是当时明清冶铁业的管理机关所在地,清初设铁局于此因而得名。而就在距离不远的现在的大德路熙熙攘攘的大德市场对面,诗书路里面有一条铁炉巷,清初的时候平南王、靖南王占据羊城后,在城里设了一个专门铸造兵器的铁厂,诗书路的那条铁炉巷也就因此得名,这条小巷迄今尚存,也就是在当年的城墙脚下。

    如今的铁炉巷,当然再也看不到锻铁的炉火,再也听不到工匠们的吆喝声了。然而,在三百年前的铁炉巷,却曾经是炉火熊熊,火苗随着风箱的节拍喷吐上窜,映照天空,昼夜不绝;铁匠们**膀子,一手握锤,一手握钳,在铁砧上叮叮铛铛地敲打着刚刚出炉的、烧得通红的铁器,然后把放入水槽内淬火,随着一声吱啦的爆响,白烟轰然冒起,一件兵器就诞生了。这曾经是铁炉巷里的百年经典场面。

    据史料记载,当年有一个跟随清军从关东南下的铁匠庞秉权,工艺**高明,打造的刀枪兵器,精利绝伦,刀室鞘柄都铸有精美的鎏银团鹤纹,简直就像艺术品一样。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头,羊城铁器行业的*头就在铁炉巷,而财富的聚集地则是不远处的铁局巷。当年满清时代这一带都属旗界,是镶黄旗的驻地,到民国以后,随着清廷的倾覆,八旗失去了往日的威势,冷兵器的时代也结束了。铁局撤销了,打铁铺也要转型,从打造刀枪剑戟,变成要打菜刀、镰刀、火钳、锅铲,而随着来自海外的大量金属制品**中国,对中国传统的冶炼锻造业形成了**冲击,铁炉巷也从此走向消亡了。

    如今走在那两条小巷中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