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58.十字上,添一撇(第1/2页)  一路绝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58.十字上,添一撇

    轮到我的时候,我是从祝寿开始说起的。

    由于中国人对生日的重视,更由于官场、商场联络感情、活络人脉的需要,所以随着商品社会的凸显,逢寿必祝就成为了一项大事。中国又是个文明古国,就会有祝诗、祝联、祝词献上,难免又多又滥,纵观许多祝寿的诗词联话,都离不开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旧话,所以有词家道出了其中的难处:"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

    "说得好。"山田先生对此很有兴趣:"说几个好一点的出来听听。"

    "据《东望阁随笔》中记载,南宋的奸臣贾似道,曾祝寿谢太后和宋度宗,因为太后和皇帝的生日仅差一天,就在祝词上写道:‘圣母神子,万寿无疆,复万寿无疆;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我在说着:"所以有人评论说:‘文人慧业,此登峰极矣。‘不知今天借来祝贺两位干爹的寿辰如何?"

    大家都喊好。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他60岁生日时曾经题写过一副自寿联,拿来献给两位干爹似乎更好。"我在笑嘻嘻的念着:"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这寿联写得好。"伍浩昌是这方面的专家,可以对大家解释:"不愧是大手笔,舒适闲逸之态跃然纸上。上联写的是只要够吃、够花、身体灵便就心满意足;下联说不想成仙长寿,只有自在不虚度,眼下一日*两日,已是活了一百多岁了。"

    "辛稼轩写过一首词祝他一本家八十大寿,其词道:‘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甚今年,容貌八十,见底道,才十八。莫道寿星香烛,莫祝灵椿龟鹤。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我在笑道:"‘十字上,添一撇‘,就成了千岁,所以同样可以用来给两位干爹添寿!"

    大家都在鼓掌。

    "到底是读了不少书,懂得真多。"张永仁在说着:"阿年,说一个轻松一点的。"

    "从前有一老先生,寿诞之时三个女婿前来祝寿。老先生给他们下一酒令,这酒令要两个字合成一个字,还要带个人名。"我在给大家讲着:"大姑爷先开口:‘酉卒念醉,目垂念睡,吕洞宾前仰后合,也不知是要睡,还是要醉?‘二姑爷说:‘食反念饭,山灰念炭,吕蒙正罗嗦乱颤,也不知是要炭,还是要饭?‘三姑爷说:‘水良念个浪,口昌念个唱,丈母娘想笑不笑,也不知是要唱,还是要浪?‘"

    有人在叫好。

    "大老粗,听不懂。"赖广大在提出抗议:"说一个简单一点的。"

    "同样是一老先生寿诞,这次是四个姑爷,每人必须说出‘好、大、小、多、少‘五个字。"我随口就是:"大姑爷是个秀才,手中拿一把扇子说:‘我的扇子好,打开大,合上小,夏天用的多,冬天用的少。‘二姑爷是个商人,顺着大姑爷的词说:‘我的雨伞好,用时大,不用时小,雨天用的多,晴天用的少。‘老三是财主,也顺着二姑爷的词说:‘我的被子好,打开了大,叠上小,夜里用的多,白天用的少。‘老四是个文盲,急中生智、计上心来说:‘我的丈母娘好,头大,脚小,老丈人用的多,我用的少!‘"

    所有的人都哄堂大笑。

    我给大家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个月,山田先生飞到申城谈生意,梁姨在医院里照顾生病的母亲,区家大少见势不妙,找了个借口到下面县市分公司视察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