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40.木兰围场(第2/3页)  一路绝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了蒙古喀喇沁杜楞君王扎锡和翁牛特镇国公吴塔特的领地。1677年,清代康熙皇帝首次北巡塞外,看中了这块"万里山河通远檄,九边形胜抱神京"的地方。于是在1681年第二次北巡的时候,康熙以领主"敬献牧场"的名义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围猎场,这座清代的皇家猎苑就此而建立,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皇家猎苑。

    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何为哨鹿?身为朝鲜族的金熙浩说得很详细:就是打猎的时候那些满人头戴雄鹿角,在树林里用口学公鹿的啼叫,引诱母鹿,是一种诱杀的打猎方法;而围场自然就是哨鹿之所,也就是皇帝打猎的场所。清朝前半叶,也就是康熙到嘉庆之间的满清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和旅游为主的活动,史称"木兰秋狝"。

    当时的木兰围场,根据地形和**的分布,划分为72围。每次狩猎开始,先由大臣率领骑兵,按预先选定的范围,合围靠拢形成一个包围圈,并逐渐缩小。等包围圈缩得不能再小了,野兽密集起来时,大臣就奏请皇上首射,皇子、皇孙随射,然后其他王公贵族骑射,最后是大规模的围射。承德避暑山庄保存有一幅《乾隆木兰秋狝图》,生动地描绘了清代围猎的壮观情景。每次围猎,一般要进行二十几天。围猎结束以后,皇帝就会在行宫举行盛大的庆功告别宴会,饮酒歌舞,摔跤比武。并宴请蒙古等王公,按军功大小,予以奖赏。

    "知道什么叫败家子吗?木兰围场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那个知识渊博的姚成功一边抽着烟一边说着:"从康熙二十年至嘉庆二十五年的140年间,康熙、乾隆、嘉庆先后来围场举行木兰秋狝105次之多。那个阴险的雍正在位13年,虽然没有到过围场,但他在遗嘱中依然嘱咐‘后世子孙,当遵皇考所行,习武木兰,毋忘家法。‘"

    "雍正心里明白得很,他*多也就是一个碌碌之辈。"金熙浩在插话说:"康熙看重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儿子乾隆,这是世人都知道的秘密。"

    "所以才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三星将军有了些感慨:"到了内外交困的道光年间,取消了狩猎,木兰围场自然也就没有了用场;而到了清朝晚期,政治上江河日下、经济上捉襟见肘的慈禧太后为了修建颐和园和皇家陵墓,居然下令对木兰围场的原始森林进行砍伐,到民国初年,这里的原始森林就被砍伐殆尽了。"

    "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那些英明的君王和伟大的领袖的高瞻远瞩和全局观点。"那个仪表堂堂的大胖子在说着:"康熙选择木兰围场作为皇家猎苑,有其政治目的和战略意义。因为木兰围场北控蒙古、南拱京津,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推行‘肄武绥藩‘的国策,从而达到控制蒙古、震慑沙俄、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北部边防的目的。"

    "我到这里来过好多次,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也有和你一样的感触。"那个瘦瘦的老男人也在说:"1962年,国家决定在此建设大型机械化林场,也许就是为了建设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可是到了中苏关系紧张、边境吃紧的时候,伟大领袖决定在这里驻军,以抵抗从蒙古方向入侵开来的机械化部队,给京城增加了一道铜墙铁壁的护卫,这就是英明之举。"

    "到了今天,浩瀚森林已经恢复当年的活力。辽阔的蒙古草原,更是焕发出了青春与活力。"我也在插话说:"如果没有这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耸立在内蒙古高原的南缘与大兴安岭余脉的交接地带、一百多亩由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组成的人工林和由白桦、山杨、柞树、枫树等组成的天然次生林组成的绿色屏障,京城的沙尘暴不知会多出多少。"

    "这就叫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唐岚在问着那个头牌花旦:"冰冰是不是也是这样认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