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关的词句很多,信手就可以拈来一长串。比如:壶中日月,养性延年;夏季宜饮绿,冬季宜饮红,春秋两季宜饮花;冬饮可御寒,夏饮去暑烦;好茶一杯,精神百倍;茶水喝足,百病可除;淡茶温饮,清香养人;不喝隔夜茶,不喝过量酒;吃饭勿过饱,喝茶勿过浓;又比如:烫茶伤人,姜茶治痢,糖茶和胃;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清茶一杯在手,能解疾病与忧愁;早茶晚酒;酒吃头杯,茶吃二盏;好茶不怕细品;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井茶叶虎跑水,茗壶莫妙于紫砂等等
与茶有关的故事不计其数,最有名的莫过于下面八个。
据《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载: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孙皓,嗜好饮酒,每次设宴,来客不醉不归,但是他对博学多闻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常常破例,"密赐茶荈以代酒",这就是以茶代酒的由来。
据晋《中兴书》记载:晋人陆纳,曾任吴兴太守,累迁尚书令,是一个以俭德著称的人。有一次,卫将军谢安前来拜访,陆纳的侄子陆俶对叔父招待之品仅为茶果而不满,便自作主张备下丰盛的菜肴。客人走后,陆纳愤责陆俶"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并打了侄子四十大板,这也许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
宋神宗初年苏东坡出任杭州通判,某日光临某寺,主持老和尚不认识他,冷淡地说声"坐",吩咐小和尚一句"茶";寒暄几句,见来人气度不凡,热情起来,招待升格,改口说声"请坐",吩咐小和尚"敬茶";等到苏东坡道明身份,老和尚热情加倍,招待就再一次升格,忙说"请上坐",吩咐小和尚"敬香茶"。临别时老和尚索取墨宝,苏东坡借汤下面,留下一副千古名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上任,在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的时候。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到北山,亲自为苏东坡点茶。苏轼品尝谦师的茶后,赋诗一首《送南屏谦师》,诗中对谦师的茶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据《苕溪渔隐丛话》等记载,宋官郑可简创制了一种以"银丝水芽"制成的"方寸新"的茶饼,这种团茶色如白雪,故名为"*园胜雪",郑可简因此而受到*幸,官升至福建路转运使;后来,郑可简又下令他的侄子到各地去搜集名茶奇品,果然发现了一种叫做"朱草"的名茶,郑可简便将让自己的儿子待问拿去进贡,于是,他的儿子也果然因贡茶有功而得了官职。当时有人讥讽说"父贵因茶白,儿荣为草朱",古为今用,如今的官场上也盛行此法。
据《指月录》记载:有僧到赵州拜佛,从谂禅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有僧到,从谂禅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
"吃茶"本是一句极平常的话,禅宗讲究顿悟,认为何时何地何物都能悟道,极平常的事物中蕴藏着真谛。茶对佛教徒来说,是平常的一种饮料,几乎每天必饮,因而,从谂禅师以"吃茶去"作为悟道的机锋语,对佛教徒来说,既平常又深奥,能否觉悟,则靠自己的灵性了。赵朴初在《茶诗入禅》一诗中也写到:"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诗中,赵朴初既用了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的诗意,引用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吃茶去"的禅林法语,显得自然贴切、生动明了,不愧为一代大师之作。
清代乾隆皇帝曾经七下江南,有一次在江南茶馆喝茶,他一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