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情不等于欲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有七情六欲。儒家的七情是:喜、怒、哀、惧、爱、恶、欲;医家的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而有人认为现代的七情则是:喜、怒、哀、惧、爱、恨、怜。《吕氏春秋》认为六欲是,生、死、耳、目、口、鼻也;佛的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佛的六欲是:**、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而现代六欲则是: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
**从何而来?答案是由需求而来,而身体是**的主要发源地。于是,*中空空需求食物而产生食欲,身体疲劳需要休息而产生睡意,精卵积聚需要释放而产生*欲。按照科学的说法,当这些各种各样的需求信号被传入人的大脑的低位中枢下丘脑时,就被解读为**,所以**是植物*神经系统的一种自主调节机制,是自下而上的。
情绪如何产生?答案是**生成后会变为强烈的动机,而因为**受阻所以产生情绪,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情绪的作用就是去排除障碍,达到并满足**的一种强烈的身体变化的反应。按照科学的解释就是,不同的情绪依赖于不同的神经环路,丘脑和边缘系统对情绪的控制关系密切,而联系皮层与下丘脑是情绪产生的结构基础。其中的杏仁核也就成为各种情绪反应的记忆与调节的重要核心。
"欲"在中文的解释是想要,想得到,想达到;希望,愿望;需要、将要和贪心。《说文解字》说:"欲,贪欲也。"《荀子·正名》说得极好:"欲者,情之应也。"欲字形声,从欠,谷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所以产生**;欲的繁体字为"慾",左谷又欠,下面是个心。谷就是食物,缺乏食物就不能满足人最基本的欲求,"慾"下面这个心字底很重要,说明**在根本上就是一种心理,然后就会演变成一种情绪!
于是,不会说话的婴儿饿了、渴了、不舒服了会哭,那就是表达他的情绪,诉说他的**;于是儿童会幻想、会做梦、会胆大的要命,那也是在表达他的情绪,诉说他的**。青年人更是如此,他们会唱着"我要飞得更高"去攀登理想的**,会唱着"潇洒走一回"去谈一次或者很多次的恋爱;会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而去与天*、与地*、与人*;会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而去克服人生经历中的艰难险阻。
但是,只有那些中年人才算是从无数的失败与挫折中可以比较清醒的找到了自己的状态,从现实的残酷和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可以比较冷静的知道了自己的地位,无论是**和情绪都变得现实多了,知道自己在官场、商场、职场、情场的处境,也就能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所以他们会拼命*劳;因为还有些残余的欲念,所以他们还会寻找自己的知己;他们也会牢骚满怀或者踌躇满怀,但都会认为"成事在人、谋事在人"。
于是,走过了一个中国人的天干地支的轮回,到了花甲之年,才能算做真正的不惑之年,因为已经去除了左谷又欠的那个欲而基本上做到了顺乎自然、物我一体。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但不是佛道两教所说的,不仅没有了人欲,连天欲都要绝除的"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说得容易,做来看看?普天之下,现在还有那样的人吗?非也!
值得一提的是,情不等于欲,在现代汉语概念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主要指的是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不过,情与欲互动互补、相辅相成,情可以生欲,欲也可以生情;欲的满足需要感情的投入,而情的愉悦也有赖于欲的满足。所以,印度的那位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如此说:"对**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