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5章 两姓两家 亲如骨肉(第1/2页)  抗战烽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5章两姓两家亲如骨肉

    盛夏。冀西冀边地区。月明湖。上午时分。艳阳高照。

    方济仁跃马扬鞭一路飞奔来到月明湖环湖堤岸东岸南端堤岸下,勒了勒缰绳缓步前行,驱马走上一人多高十米宽环湖堤岸上修长柳树条随风摇曳着的高大繁盛的垂杨柳树林中。走到堤岸里端,方济仁勒住缰绳端坐马上,居高临下地放眼望去,只见眼前宽阔的月明湖波光粼粼、金光耀眼。绿树成荫遮掩着位于月明湖距离西北岸只有八九里处的月明岛,月明岛的四周沿岸生长着一人多、一百多米宽高密密匝匝、茂盛高壮的芦苇,像是军兵列阵,守护着月明岛。此时,湖中有几条渔船游弋,渔民在张捕鱼捉虾。环湖岸边水浅处铺满了碧绿如盖、亭亭玉立、根茎肥厚的荷叶和盛开着花瓣舒展的荷花。骑在马上的方济仁不禁想起了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著名诗句。正当玩味蕴意、沉醉其中之时,一阵清脆柔婉的歌声引得方济仁转睛望去,一条船在西边的荷塘中穿梭慢行。一个姑娘在船尾摇撸,一个姑娘坐在船中间采摘莲蓬,一边摘一边唱。可谓景美、人美、歌美,引得方济仁不由得暗叹,好美、好美。此情此景,又让他又想起来那首“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阕新,一阙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的《采莲》七绝回环诗。方济仁轻松怡然地抬头望了一眼高耸入云的玉峰山,又低头看了一眼波光潋滟、微波荡漾的月明湖不禁声感叹道“高山雄伟、河湖静美。唉,如果没有战争,那该多好啊。”

    在很久以前,玉峰山东麓、通玉河的东面并没有月明湖。由于特定的地形地势造成的原因,冀西是个多雨的地区,而冀边又是个多大雨、多暴雨的地区。每到季夏时节的前后,烈日暴晒地表儿产生升腾起来的热气与从东南方向漂移过来的湿热气流相遇交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暖气团,向西北方向移动,遇到玉峰山和后面太行山的阻挡后依山势不断抬升,当暖气团抬升高度超过了玉峰山、太行山的高度以后就会与西北方向漂移过来的冷湿气流相遇交汇在一起便形成强降雨。每到这个季节,冀边地区暴雨滂沱、倾盆而下,山洪暴发,通玉河暴涨漫溢、水灾泛滥,而后依西高东低的地势顺流直下,冲毁庄稼、淹没村庄,附近村庄家毁人亡、尸殍遍野。幸存者流离失所、逃难流浪。久而久之,在冀边地区形成了中间一座孤岛、南北两大片水洼地。明朝永乐年间,皇帝朱棣敕令开凿惠明河河道、开挖深掘扩大月明湖,垒筑永久性环湖堤岸,将汛期到来时通玉河暴涨的河水引入月明湖,用以灌溉农田,造福当地百姓。

    近看月明湖、远望月明岛,方济仁心里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他不知道自己的决定将会给月明岛上的渔民和月明湖周边村庄的村民们带来祥和安宁还是灾祸苦难?但是,为了保家卫国、杀尽敌寇、赢得抗战胜利又不得不这么做、也必须这么做。这么一想,方济仁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了。

    啪—月明岛上清脆的枪声惊得方济仁一激灵,同时也打断了他的凝想与遐思,他立刻判断出来这是二十响的驳壳枪。紧接着心里紧抽了一下,坏啦,岛上出事了。岛上什么人会有驳壳枪?发生了什么事情要开枪呢?方济仁磕脚扬鞭、驱动战马,向月明湖西北岸的渔林村飞奔而去。

    冀西冀边地区。水河村村公所。八路军补充团团部作战室。

    关于调查核实方济仁真实身份的问题迟迟没有结果,上级一直没有明确肯定的答复。而师部却要调走方济仁,任命其为野战医院副院长要职;旅部要调走方济仁,命其担任旅部侦察和作战参谋重责。师、旅两级首长不但没有进行严格的内查外调给予积极配合,还不解释明调走方济仁的充分理由。这让于根山、政委和参谋长等人殊为不解。在大敌当前、局势诡异、大战即将爆发前夕,这又让他们甚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