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0章 文武两手 同时进行(第1/2页)  抗战烽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0章文武两手同时进行

    林安县县城。丁家大院、日军司令部。中院正房。

    宗汉一郎的话如雷贯耳,中川荣一听得如醍醐灌他们是兄弟俩,老家在河南,父母家人遭鼠疫都不在了,所以来林安县县城投奔一位远房叔叔。再问什么、再说什么,二人闭口不答。大宝更是以八路军战士的身份劝说鼓动他们参加八路军,拿起刀枪抗日救国。二人相视一笑,还是闭口不答。细心的秋云从这两个年轻人脚上穿着的布鞋看出了端倪,她从布鞋的样式、布料和做法上确定这是陕西妇女的手法做出来的布鞋,河南人做出来的布鞋绝对不是这个样子的。秋云由此判断,他们是从陕西后方根据地来到林安县的,还没有进城就被大扫荡的鬼子抓住关押了起来。大宝从这两个年轻人昂首挺胸的身姿、坚实稳定迈步地走路、手掌上布满的老茧、干起各种农活来驾轻就熟、得心应手这几方面综合判断,他们应该是出身于农民、经过长期刻苦训练的军人。大宝还多次看到他们两人结伴在场院边上看战士们生龙活虎、真刀真枪地拼刺刀和斗志高昂地近身格斗训练,不禁流露出跃跃欲试、技痒难忍的神情,还常常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地发出兴奋地叫好声或是捶胸顿足地惋惜声。秋云、大宝、石头三个人聚在一起把各自了解到的情况凑在一起,分析讨论后一致认为这两个年轻人十有八九可能是从陕西根据地来到林安县执行某种特殊任务的八路军便衣战士。最后商定,由秋云、石头护送他们回县城丁家大院,再由丁儒轩甄别确定这两个人的真实身份。

    距离水河村十华里远正北、东北、正东、东南四个方向大路两边的茂密玉米地里,隐蔽埋伏着八路军补充团二营六连分散开的战士们。除了步枪、手榴弹,每个人还身背大刀,腰挂匕首。接受任务出发前,连长马富财在布置具体任务和战术战法时命令战士们,等到日军向水河村发起进攻后,隐蔽悄摸地接近鬼子,以枪声为号,灵活机动地从两侧和背后发起猛烈凶狠突击。以班为作战单位,三人一组,既要寻找战机各自为战,更要协同配合、相互掩护。采用运动战、麻雀战、天女散花的战术战法,先打掉鬼子的指挥官和机枪手,但是绝对不能冲过去跟鬼子拼刺刀、近身格斗。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死缠烂打、逮住不放,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如果鬼子不追了,马上返回头来接着再打,绝不能落单。在玉米地里,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手榴弹,避免毁坏庄稼。经过刻苦训练、多少次实战演练过的战士们早就憋足了劲,着急地等着小鬼子快来送死。

    林安县县城。国立模范中学内外戒备森严、岗哨林立。会议室外还有宪兵队、侦缉队警戒把守。会议室内东墙上高高悬挂着上下两幅红布条幅。上面的条幅黄纸隶书黑字写着:日中亲善恳谈会;下面的条幅黄纸隶书黑字写着:日中文化交流会。屋道:

    “请各位起立。欢迎保定村山将军特使宗汉一郎大佐和中川联队长。”说完,走到门口报告:“联队长,人已到齐,请进。”

    中川荣一、宗汉一郎、河谷少佐、小田上尉走进会议室。等候在会议室里的人们起立鼓掌欢迎。

    距离水河村二十华里远正北、东北、正东、东南四个方向大路两边的茂密玉米地里,分别隐蔽埋伏着特别纵队的四个连,每个连都配备了两门迫击炮、四具掷弹筒和一个排的冲锋枪手。侦察连、警卫连、下马步战的骑兵连合成一个营作为预备队,隐蔽埋伏在县城东北方向,时刻警戒防备县城出动的日军增援部队。

    特别纵队副司令孟大魁深夜丑时飞马赶回林河乡,紧急集合起全部作战部队,按照方济仁的作战计划与战术战法将部队暂时拆分后再合理混编,带齐武器装备、带足弹药,以急行军的速度隐蔽秘密赶到预定地点。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孟大魁虽然不折不扣地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