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章 崂山道士(下)(第1/3页)  剑影飘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接着”蓝道行袖底射出一物,带着呼呼的劲风,打着旋儿飞来。赵错急忙伸手去接,那物件来速突然一缓,轻飘飘的落入赵错之手。拿捏之准,功力的收放自如,确实是让人叹为观止。

    赵错拿在手中一看,只是薄薄的一封信。打开信封,凑近灯光处去看,只见上面写着“蓝道行与吾辈份属同道,当尽力相助!切记,勿失!”落款是“辜远瞻”。赵错将信看了又看,确实是辜远瞻的手迹,脸色渐渐舒缓,道:“原来辜大哥早有决断,小子自当遵从!方才道长怎的不拿出来?”

    蓝道行笑道:“如果一开始就拿出来,便成了仗着辜大侠的面子强讨,便显不出来事,也便无趣了。”

    赵错提起桌上的茶壶,倒上一杯,双手递了过去,道:“夜深,小的这里没什么可以招待的。只有冷茶一杯,只能将就着了。”

    蓝道行接过,喝了一口,道:“无妨!茶凉正好入口。”

    赵错问道:“道长是从辜大哥那边过来,想问一声辜大哥现在何处?怎样了?”

    蓝道行叹了口气,道:“我是在绩溪遇见的老辜,看那样子,很不乐观。听说他们是在从淳安一路追踪倭寇的行踪,赶到黄山。谁知才到黄山,又听说有倭寇在歙县出没。赶到歙县,又听说倭寇犯绩溪。这不,赶到绩溪,刚撒开了网,这伙倭寇又消失的无影无踪,还是扑了个空,还是没有与这伙倭寇照过面。”

    赵错难以置信,吃惊道:“怎么会这样?”

    蓝道行凿定的道:“这伙倭寇当中一定有下海为寇的当地人,因为这股倭寇对当地地形极为熟悉,甚至比老辜找的向导还要熟悉,就像自生于斯,长于斯的一般。尤为棘手的是,他们还发现总有那么些人,精于潜踪奔行,无时无刻不在暗中窥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正是因为有着这种人的所在,这些倭寇才能处处占得先机,才能先一步避开老辜他们的。”

    赵错似乎听到天底下最荒谬c最不可想象的事情,瞠目结舌,良久才道:“这些人到底安的是什么心?”

    蓝道行喝了口凉茶,叹了口气,道“还不是一个利字作祟。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不知道有多少人不希望江南太平,只有江南乱了,他们才能从中渔利,哪怕是要从火中取粟也在所不惜。另外,还有些人想要将江南把火烧的更旺一些,烧得人人自危,才好将插手其中分一杯羹。”

    赵错突然间似乎明悟了什么,脱口而出道:“胡大人已是鞭长莫及,若是在浙江,何容猖獗若斯?”

    “也许吧。”

    “道长何出此言?”

    “当今之事是乱在江南,而造就这一切的祸根却在京城。胡汝贞虽有力挽狂澜之志,也有平定东南之才,奈何生杀予夺却由他人一言而定,功罪祸福只在他人翻云覆雨间,多少事情能由得了他?”

    赵错突然想起胡汝贞曾有言,“现今大明如我等之辈,是功在当下,祸在朝堂,朱纨c张经便是前车之鉴。”如胡汝贞这般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尚且如此,一念及此顿觉前途一片迷茫,道:“道长”

    蓝道行脸色一板,扯开话头道:“都是王门同道,何必道长c道长叫的这么生份?叫俺老蓝便是,要不干脆叫牛鼻子老道也行。”

    所谓王门,既非江湖门派之传承,又无书院传道授业之师承,只在信奉先圣王阳明先生之学说,并以为一生之坚持不逾,便是同道。王门同道之间,或各有见解不同,但其志光明,总能相互帮衬扶持,极为团结。

    赵错斟酌一下,道:“小弟还是冒昧叫一声蓝大哥好了。”

    蓝道行想了想,道:“说来,老道也是痴长几岁,大哥便大哥吧。没料到,江南一行老道又多了个兄弟。也好,老哥再送你个东西”说着,手一扬,只见金光一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