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6章 04-20.见降臣解性命之忧(第1/2页)  历史挑战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原以为赵荣是两人中的明白人,没想到王威才是个深藏不漏的主儿。]“其他人,你们去求也不一定肯上表骂你们,不过你们若是肯拿出财物献给中书舍人王次翁,我想他应该会乐意的。”

    “谢大人指点!”王威拉着赵荣磕头谢过后,两人起身就走。李天俊也懒得送他们,只在屋内喝茶。

    赵荣和王威“因骂求活”的道理很简单,金兀术之所以急眉赤眼地要把赵荣和王威要回去,原因不过是,他们对于金来说是个反面的范例。金跟宋议和,是因为它想借着归还占领的土地,来让宋感恩戴德,而这两人抢在金兀术的正式交割命令到达之前投宋,这分明是“不归德于金”,如果各处知府都这样主动,金的颜面何在?仍然占领的州府又怎么管理?

    而宋廷一旦正式开骂这两人,那性质就有大的改变:这两人就成了宋廷无信c无能c无量的范例,连主动投奔自己的大臣都要咬一口,对于位于占领区的,河北c河东等地的旧宋官员来说,这岂不是最好的警示吗?

    所以两人一旦被骂,金兀术就算明白,也不会杀他们,而且还会千方百计地保全他们的性命。对于宋廷来说,这招也不亏,因为这是十足的阳谋,但凡有些头脑的人都看得明白,这是宋廷在保全二人的性命。

    不过这种事情由谁来做就比较关键了,薛徽言这批反对议和的人不适合,最适合的自然是,一心求和,同时又贪财无度的秦党之人——王次翁了。

    王次翁,字庆曾,北宋末年的进士,公认的秦桧的狗头军师。传说他时时以秦桧马首是瞻,他出使金国迎接宋高宗的老娘韦后时,居然以秦桧没有指示而拒绝替韦后付账,从而导致韦后在边境线多呆了三天,动弹不得。为了秦桧不惜公开得罪最高领袖,整个朝廷除了王次翁也没谁了。更神奇的是,宋高宗居然在秦桧的劝说下,放了王次翁一马。

    历史上金兀术败盟时,感觉受到了欺骗的c心情愤怒的高宗本有意废除一直主持议和的秦桧,但王次翁一席话又把秦桧从水火里给捞了上来。秦桧一生专权近二十年,也只有王次翁一直陪着他,沆瀣一气。秦桧所做的每一桩坏事,如残害主张抗金的官员,陷害岳飞等等,都少不了他的主意和参与。

    打发走赵荣和王威,李天俊回屋又写了一份奏折。奏折上他自荐了四名文官,一个是薛弼的儿子薛叔渊,进士调来作计议官,副七品,相当于顾问,设想是依仗着薛家的关系网,为自己些朝内动向的最新情报;一个是顺昌府的那个张主簿,这人有原则,做事认真,同时又会做人,所以调来任商部主簿主事,正八品,主管货物和财物进出。

    第三位是宋仲基,宋仲基毕竟是大家出身,虽是商贾,书还是读过一些,何况自己答应过他,要给他一个好前程,因此这次准备把他引到商部中来。不过品级就暂时只有正九品了,暂领商部的奉迎差事,字面上是接待客人,实际就是负责招商各种事务。

    最后一个是苏符在酒席上推荐的,据说此人的文采很好,李天俊也不熟悉,没关系,就任商部宣教的职位,充分发挥此人特长,帮忙作宣传工作吧。然后等具体工作表现,再看是不是调任其他岗位。此人的品级却不低,副六品。

    武官有两位,一是商部本部统领白安时,副六品;一个是海军统领陈最,正六品。具体舰船统领均为空白,理由是希望海船到了后,根据实际操演再行任命。

    毕竟要组建一个新部门,不让一把手带自己人过去肯定是不行的,但都是一把手的人也是不行的。现在李天俊自荐了六人,也算比例合适吧。

    看看天色已是申正,也就是大概下午四点左右,李天俊出屋准备去宋家酒楼与众商家会面。刚走出屋门,就见宋芸儿已经带了人在门口偏房内等着了。李天俊赶紧上去打了个招呼,又问她为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